彭俊杰:开辟“金融豫军”服务实体经济“新蓝海”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服务实体经济,协同地方发展是金融创新的职责所在、命运所系。李克强总理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推进利率市场化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全力做好实体经济这篇大文章,迫切需要发挥金融“催化剂”、“润滑剂”和“融合剂”的重要作用。作为传统的工农业大省,河南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拓展金融、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破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瓶颈制约,是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加快中原崛起的当务之急。开辟“金融豫军”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蓝海”是有效解决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融资难题的迫切需要,是优化信贷结构、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是培育市场经济主体、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改善民生的根本之策。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金融豫军”已经具备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但是其群体效应、整体效应和协作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仍是一片“蓝海”。今年一季度以来,我省社会融资规模继续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新增融资2027.91亿元,同比增加658.48亿元,居全国第七位。其中,贷款增长创下历史新高,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1537.4亿元,同比增长18.5%,高出去年同期4.1个百分点,金融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随着中原银行、中原保险相继成立,中原证券赴港成功上市,中原农险正式揭牌,中州国际海外运营,中原股权开业开市,初步形成了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在内的相对完善的本土化金融体系,“金融豫军”雁阵凛然,蓄势待发。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支持方式不断创新,为“金融豫军”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多点支撑。2014年全省银行业新增贷款3971.3亿元,增幅16.82%,高于全国3.57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多增159.51亿元,增速达25.99%;涉农贷款同比多增88.71亿元,增速达17.58%。在金融支持产品创新上,郑州银行推出“小额宝”业务,中原银行探索PPP模式,累计帮扶1.6万户小微企业实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梦想,生动诠释了金融“活水”对实体经济的灌溉。
引金融活水,润实体经济,勇于开辟“金融豫军”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蓝海”,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需要凝心聚力,不断提升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进一步强化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功能作用。
进一步强化金融融通功能,保持融资总量均衡增长。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积极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区域总部入驻,着力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积极发展壮大银行、保险、证券等地方金融机构,建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鼓励中原证券、万达期货等更多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推动设立地方保险法人机构、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大型基金公司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鼓励民间资本入股和参与金融机构改造,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村镇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建设全省融资对接信息平台,加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集聚区、城市新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政府融资平台、股权投资企业、交通建设等领域融资对接活动。
进一步强化金融调控功能,有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有扶有控的原则,优先向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主导产业提供信贷支持,着力打造“百千万”亿级产业集群,带动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以郑州航空枢纽建设和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郑欧国际货运班列规模化运营为契机,优先向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旅游、文化创意等高成长性服务业提供信贷支持,积极利用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推动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支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利率、期限、额度、流程、风险控制等创新,满足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加快现代农业大省建设。积极探索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方式,创新运用信托贷款、银企合作、银证合作、PPP开发基金等多种模式,稳步拓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城市环境治理、水利建设等行业融资渠道,重点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
进一步强化金融培育功能,助力小微企业成长腾飞。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倾斜,扩大小微企业增信债试点和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试点范围,下放授信审批权限,动态调整信贷监管标准。加强小微企业专营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服务产品和担保抵押方式,发行小微企业专项债券,推动设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中心,事业部和产品研发中心等专业机构。进一步拓宽保险营销渠道,积极探索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险基金,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风险。
进一步强化金融先导功能,促进实体经济自主创新。研究制定促进资产证券化的指导意见,出台促进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发展的政策措施,发起设立基础设施、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只大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各地发展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积极促进科技和金融有效融合,完善科技金融融合的风险分担机制,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推进中原证券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等机构金融创新,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丰富期货品种,中原证券加强产品创新和理念创新,推进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创新,妥善处理好创新和风险管控的关系,不断将创新推向深入。
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功能,保障社会民生普惠发展。切实做好普惠民生各项金融服务,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目标,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模式为重点,鼓励金融机构针对登记失业人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等开发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不断扩大受众覆盖面。切实保障社会民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需求,鼓励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棚户区改造、“三山一滩”群众脱贫工程、美丽乡村等用于改善民生的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实现金融产品标准化、精细化、批量化运作,有效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推动普惠金融健康发展。(作者单位: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