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莉:把握实质精准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02-19   来源:《河南日报》2016年2月19日 理论版   作者:任晓莉   点击量:1028
【字体:
  编者按2月14日召开的省政府全会,重点强调了推进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根据新形势的主动选择,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精准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掌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采取符合实际的推动供给体系提质增效的政策措施。为此,我们特邀请相关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把握四条主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全面深化改革”在要素领域的延续和聚焦,是一项庞大的、持久的系统工程。当前,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需要加快发展,补上短板,从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四大要素入手,沿优化劳动力、优化土地资本配置、实施创新驱动、创新政府宏观调控等4条主线推进。
  
  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本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能力的主要要素。一亿人的河南,最大的产业优势是劳动力,最大的短板也是劳动力,没有从劳动力到人力资本的跃升,就难以在供给侧改革中实现全要素的效率提升。在新的发展阶段,河南有必要通过制度的变革与政策的调整,创造环境条件,实现从注重有用性的劳动力向注重发展的人力资本价值的嬗变,通过破除就业结构、社会保障、居住成本和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的约束,为人才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创造环境条件。同时,取消或修改约束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放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移动;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发挥价格机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完善集体谈判机制,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优化土地和资本配置
  
  过去30多年经济领域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推进市场化,其中商品和服务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但是,土地、资本、技术、资源等重要生产要素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十三五”期间,这些多年来悬而未决的要素资源市场化改革有可能实现突破性进展。河南要早抓时机,在土地要素配置方面,深化改革土地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继续搞好土地确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合法财产权益;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加速农地流转;在完善征地补偿制度,为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创造更加有利的体制条件的同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抑制地产泡沫,依靠市场,搞好房地产去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在资本要素配置方面,致力于降低企业特别是国企的运营成本、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加速资本流动,提高资本的相对丰裕度;培育和健全资本市场,提升融资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2016年中央经济会议强调的是提高供给质量而非扩大供给数量,其实质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和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和效率驱动。实施创新驱动,依靠创新提高效率,首先是构建激励机制,提升企业和社会的创新意愿,这有赖于资本市场的建设和直接融资的发展;有赖于推进产学研结合、提供资金便利和税费减免,为企业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从而提升创新转化率;有赖于增强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努力向创新型省份迈进。
  
  河南已经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向创新型省份迈进,力争在全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现代创新体系,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提升开放创新水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五个方面实现大的突破。当前的重点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支撑企业发展的“基石”,通过组建企业研发团队,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发新工艺、研发新产品,占领行业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提升河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准确定位政府职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所以,确定好政府的职能定位,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尤其重要。为此,要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是政府要主动简政放权,真正明确政府的职能,明确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行使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四项基本职能,并能根据时代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第二是要创新调控经济的思路和方式,在目标上要做到调结构不搞强刺激;在手段上要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采取灵活的调控方式,精准发力;在着力点上要把注意力放在民生和社会保障上;在重心上要加大责任意识,改变以往重权力轻责任的倾向。第三是在资源配置问题上要把握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牢记决定资源配置的一定是市场,政府的作用是纠正市场的偏差,很好地引导市场,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和有效率。
  
  推进五项建议
  
  2016年经济最大的主题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的希望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南可采取以下五项具体措施:
  
  完善市场制度和市场环境
  
  完善的市场体制是促进创新和推动经济质量与效率提升最为有效的制度安排。河南迫切需要通过完善市场制度与市场环境来推动供给侧改革,为此,应加快建设与完善规范市场行为的市场法制体系,完善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体系及其执行机制,加快明晰土地产权,完善要素市场改革。同时,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利益,提高企业投资信心,改善企业市场预期;建立企业家激励机制,加强产权保护,营造一个企业家能够有创新、创业激情的激励机制和环境。
  
  建立促进生产力发展体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通过增加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投资,用新的、更高质量的供给,代替旧的、低质的供给,使我们的产品、服务提升到新层次。目前,科技管理水平不高、劳动力技能水平较低以及管理体制落后等是一些河南企业效率与质量较低的更为重要原因,建议整合现有资源,从协助和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员工技能、技术能力以及协调三者发展的能力出发,促进企业生产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构建促进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
  
  在财政上加大对基础研究与产业基础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坚持执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以市场为手段,完善监督机制,建立一个科学、有效、规范的利益分配机制;同等对待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税负,切实保证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疏通过剩产能退出机制
  
  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此可建立有效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完善破产制度,硬化破产约束,减少“僵尸”企业,让资源要素流动起来。与此同时,要建立辅助退出机制,重点做好失业职工的安置与社会保障工作,并做好对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信息服务甚至必要的资助等政策托底工作。对于产能过剩行业集中的地区,省政府还应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失业人员的安置与再就业,并在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支持。建立多层次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在实用型人才培育和职业教育方面,河南已经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政策,今后要注重构建由企业、技术学校、研究型大学和改革服务机构共同组成的终身学习体系,鼓励高校与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合作,培养既懂科研又懂管理的实用型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全省各类教育机构的功能,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技术工人;鼓励重点院校调整学科与专业设置,培养与先进制造相适应的高级工程师与知识型员工,加强企业、职业学校以及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全社会“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和制度。⑥4
  
  (作者系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任晓莉:把握实质精准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