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稳中求进决胜全面小康

2017-01-13   来源:《河南日报》2017年1月13日 第12版 理论版   作者:完世伟   点击量:1095
【字体:

   在刚刚闭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谢伏瞻强调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扭住发展不放松。“稳中求进”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工作原则,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方略,是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重要遵循。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深刻认识“稳”的方向和重点,牢牢把握“进”的领域和任务,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充分认识坚持稳中求进的重大意义
  
  稳中求进是应对内外部环境复杂变化的战略选择。从外部看,世界经济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还将进一步凸显。新常态下我国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有效需求增长乏力,实体经济困难较多,区域和行业走势持续分化,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从我省自身看,产能过剩和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工业结构重,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当前,最需要的就是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从容不迫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稳定经济运行,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稳中求进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自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以来,我们对新常态的认识逐步深入,适应更加主动,引领越发有为。可以看到,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基础上,一些经济新现象和发展新趋势不断涌现,但我省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新常态下我们要转变急于求成的思想观念和操之过急的工作方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稳中求进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遵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当前,我省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向高端化、个性化、服务化升级趋势,形成无效供给过多和有效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局面。这就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发力,通过深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增强价格机制引导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供需在更高水平上的新平衡,真正达到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适应性的目的。
  
  牢牢把握坚持稳中求进的着力点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中求进,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稳和进,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增长稳、预期稳、社会稳,发展才能稳,在保持平稳中积聚更多进的能量;只有积极进、主动进、持续进,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中的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稳增长、促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稳中求进,必须扭住稳的关键点,找准进的切入点。稳,首先要稳增长,河南是人口大省、发展中大省,经济发展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速度。要稳投资,在投资主体上突出抓民间投资,在投资重点上突出抓重大项目,在投资环境上突出抓协调服务。要稳消费,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保证有能力消费,同时大力推进供给创新,着力扩大服务消费和产品消费。要稳出口,以中国(河南)自贸区建设为抓手,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出口快速增长。其次,要稳预期,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提高政策透明度,加强同市场主体的沟通,推进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加强产权保护,维护法治环境,不断增强企业家的发展信心,提高政府公信力。第三,要稳大局,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防范各类风险,坚决守住社会民生、生态环境、金融风险等底线,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保持全省就业形势平稳、社会大局稳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稳中求进,贵在有进。今年的“进”,将更强调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的增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追求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的发展,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坚持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主攻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加快新型城镇化为途径优化城乡区域结构,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引领作用,强化载体平台、人才队伍和政策体系支撑,带动全省科技创新能力整体跃升,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
  
  以稳中求进为决胜全面小康夯实好基础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开局之年。要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既稳扎稳打,又勇于进取,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去库存要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去杠杆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降成本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补短板要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打好“四张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力转换、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现代农业强省和网络经济强省。切实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创新驱动,努力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以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契机,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镇体系,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着力弥补短板、强化弱项,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互融,增创综合竞争新优势。
  
  坚持改革驱动、开放带动,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不断提高改革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坚定不移把各项改革任务向前推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强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同时,统筹推进医药卫生、教育、科技、文化、电力、价格、社保等领域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基本省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促调整。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突出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完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集聚区、各类功能性口岸等载体平台功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层次和水平。⑩4
  
  (作者系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坚持稳中求进决胜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