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世伟: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供给质量效益
2017-03-22
来源:《河南日报》(2017年3月22日05版)
点击量:1068
【字体:大 中 小】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委书记谢伏瞻多次强调,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四张牌”中,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基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牌,是破解产业结构深层次矛盾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经济强省、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根本保障。
产业是决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根本所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要注重加减乘除并举,坚持调整存量与培育增量并重、扩张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拓展外需与扩大内需并重。要聚焦产业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动力,以扩大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为主攻方向,以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着力点,积极培育新动能,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高成长现代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强省和网络经济强省建设。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是主战场。要努力破解产业层次低、初级产品多,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创新能力弱、转型升级慢等结构性矛盾,加快结构转型、动力转换、方式转变,提高供给质量效益。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以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和智能制造为主线,壮大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主导产业,提升冶金、建材、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培育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和竞争新优势,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是重点。要通过消费转型升级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产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培育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会展服务、服务外包、居民家庭服务等新兴产业,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旅游精品景区、特色旅游产品、旅游精品线路等,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主导产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房地产等传统产业,增强服务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广泛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创新生产服务模式,积极发展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创客经济、跨界经济、分享经济,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是重要保障。要突出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实现农产品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加快构建我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调结构,就是优化农业生产的品种结构,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品质,就是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促融合,就是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发展。去库存,就是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促进粮食加工转化,消化粮食库存。降成本,就是着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开展社会化服务等,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补短板,就是大力弥补制约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
(作者系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产业是决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根本所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要注重加减乘除并举,坚持调整存量与培育增量并重、扩张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拓展外需与扩大内需并重。要聚焦产业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动力,以扩大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为主攻方向,以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着力点,积极培育新动能,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高成长现代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强省和网络经济强省建设。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是主战场。要努力破解产业层次低、初级产品多,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创新能力弱、转型升级慢等结构性矛盾,加快结构转型、动力转换、方式转变,提高供给质量效益。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以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和智能制造为主线,壮大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主导产业,提升冶金、建材、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培育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和竞争新优势,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是重点。要通过消费转型升级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产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培育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会展服务、服务外包、居民家庭服务等新兴产业,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旅游精品景区、特色旅游产品、旅游精品线路等,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主导产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房地产等传统产业,增强服务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广泛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创新生产服务模式,积极发展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创客经济、跨界经济、分享经济,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是重要保障。要突出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实现农产品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加快构建我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调结构,就是优化农业生产的品种结构,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品质,就是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促融合,就是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发展。去库存,就是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促进粮食加工转化,消化粮食库存。降成本,就是着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开展社会化服务等,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补短板,就是大力弥补制约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
(作者系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沐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