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辉:非公企业:促进健康发展
2017-07-05
来源:《河南日报》2017年7月5日 理论版
作者:陈东辉
点击量:1354
【字体:大 中 小】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引导非公企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把党建工作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推动非公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增强抓好党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至2016年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超过60%。可以说,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最有潜力的重要增长点。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然而,当前一些地方对非公企业党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非公企业负责人担心开展党建工作会影响生产经营,存在“重经营发展,轻党建工作”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党建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党建工作做得好,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大有裨益。一方面,要深入开展思想教育,使党员干部认识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需要靠基层党组织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个领域贯彻落实,进而增强在非公企业设立党组织的责任感。另一方面,针对非公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进行有效宣传,使他们认识到抓好党建工作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政治优势和思想优势,有利于凝聚人心促发展,进而形成“抓党建就是抓企业发展”的思想共识,增强开展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完善非公企业党建制度,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是形成企业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要把非公企业党建纳入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格局中来,在县级以上党委设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机构,完善党建领导和管理体系,形成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坚定理想信念为目标的制度机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企业不同情况,采取“单独组建、行业统建、联合共建、派驻协建”等多种模式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在党员人数较多、党建基础好的大型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实体工作机构和相应的纪检组织。对于行业特征明显、产业关联度高的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按照地域相邻、活动便利的原则,推行行业协会党组织统筹负责的党建模式。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组织“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流动党员管理、党组织书记恳谈等制度,规范党组织工作程序和运行机制,确保制度有章可循、程序有条不紊,实现非公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规范化。强化非公企业党建经费保障,加大非公党建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党费拨返制度,严格规范党费使用,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组织活动的经费持续长久。
拓展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渠道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细胞活,则肌体健”。只有每一个“细胞”充满活力,每一名党员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保证党的肌体生机无限,才能使党的基层组织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要立足企业实际,积极拓展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渠道和途径,以“双强六好”党组织创建、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公开承诺、争做先锋党员、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我为党旗添光彩等活动为载体,为党员职工发挥作用提供广阔舞台,使他们成为企业发展的带动者和敬业奉献的践行者。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探索“互联网+非公企业党建”模式,开设网上党建园地、网上党校、党建微博、网上论坛等,把党的活动阵地拓展到网络上,让党员的事迹和党组织的声音活跃在企业职工经常出现的地方,形成具有企业特点的党建网络文化,增强企业党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坚持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身边人带动身边人”,善于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发现典型、培育典型,选择一批思想好、党性强、技术好、能力强的党员职工,作为“示范党员”重点培养,使广大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努力达到以模范带党员、以党员带群众、共同推动企业发展的良好效果。
推动党建工作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在企业职工群众中具有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具有政治引领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党建工作首先是思想工作。获取利润,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如果企业党建不能发展企业生产力,不能使企业获取更多利润,就会被企业家视为花拳绣腿,直至弃置不管。因此,必须着眼非公企业发展,找准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协调企业内部利益关系、领导群团组织党群共建、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等机制,发挥好企业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优化企业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通过加强党建工作,解决好企业职工密切关注的重大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让广大职工在得实惠中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紧密结合非公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把党建工作有机地融入企业经济活动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员职工的聪明才智,同心同力推动企业生产发展,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和市场优势,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⑩6
(作者系省社科院政治与党建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增强抓好党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至2016年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超过60%。可以说,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最有潜力的重要增长点。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然而,当前一些地方对非公企业党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非公企业负责人担心开展党建工作会影响生产经营,存在“重经营发展,轻党建工作”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党建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党建工作做得好,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大有裨益。一方面,要深入开展思想教育,使党员干部认识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需要靠基层党组织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个领域贯彻落实,进而增强在非公企业设立党组织的责任感。另一方面,针对非公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进行有效宣传,使他们认识到抓好党建工作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政治优势和思想优势,有利于凝聚人心促发展,进而形成“抓党建就是抓企业发展”的思想共识,增强开展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完善非公企业党建制度,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是形成企业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要把非公企业党建纳入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格局中来,在县级以上党委设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机构,完善党建领导和管理体系,形成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坚定理想信念为目标的制度机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企业不同情况,采取“单独组建、行业统建、联合共建、派驻协建”等多种模式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在党员人数较多、党建基础好的大型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实体工作机构和相应的纪检组织。对于行业特征明显、产业关联度高的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按照地域相邻、活动便利的原则,推行行业协会党组织统筹负责的党建模式。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组织“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流动党员管理、党组织书记恳谈等制度,规范党组织工作程序和运行机制,确保制度有章可循、程序有条不紊,实现非公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规范化。强化非公企业党建经费保障,加大非公党建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党费拨返制度,严格规范党费使用,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组织活动的经费持续长久。
拓展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渠道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细胞活,则肌体健”。只有每一个“细胞”充满活力,每一名党员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保证党的肌体生机无限,才能使党的基层组织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要立足企业实际,积极拓展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渠道和途径,以“双强六好”党组织创建、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公开承诺、争做先锋党员、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我为党旗添光彩等活动为载体,为党员职工发挥作用提供广阔舞台,使他们成为企业发展的带动者和敬业奉献的践行者。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探索“互联网+非公企业党建”模式,开设网上党建园地、网上党校、党建微博、网上论坛等,把党的活动阵地拓展到网络上,让党员的事迹和党组织的声音活跃在企业职工经常出现的地方,形成具有企业特点的党建网络文化,增强企业党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坚持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身边人带动身边人”,善于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发现典型、培育典型,选择一批思想好、党性强、技术好、能力强的党员职工,作为“示范党员”重点培养,使广大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努力达到以模范带党员、以党员带群众、共同推动企业发展的良好效果。
推动党建工作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在企业职工群众中具有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具有政治引领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党建工作首先是思想工作。获取利润,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如果企业党建不能发展企业生产力,不能使企业获取更多利润,就会被企业家视为花拳绣腿,直至弃置不管。因此,必须着眼非公企业发展,找准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协调企业内部利益关系、领导群团组织党群共建、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等机制,发挥好企业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优化企业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通过加强党建工作,解决好企业职工密切关注的重大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让广大职工在得实惠中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紧密结合非公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把党建工作有机地融入企业经济活动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员职工的聪明才智,同心同力推动企业生产发展,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和市场优势,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⑩6
(作者系省社科院政治与党建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