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分析(摘要)
2006-03-31
点击量:1072
【字体:大 中 小】
高速公路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分析《高速公路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研究》课题组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经济的催化剂。本课题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比较系统地分析了高速公路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拉动作用。一、高速公路投资对河南经济发展的直接拉动作用 一般来讲,公路投资首先能直接提供就业机会。据有关分析,每亿元公路投资为公路建筑业创造或保留2000个就业机会,而为公路建设直接和间接提供产品的各部门相应增加的就业机会更达到了公路建筑业的2.43倍。从河南的高速公路建设来看,至2001年,竣工路线长度1065.47公里,共投资232.26亿元,提供就业机会,人工6287.22万工日,机械工1097.41万工日。 对机械制造业的拉动。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共使用推土机366615台班、平地机254673台班、压路机1235624台班、摊铺机29051台班、拌和机248206台班、沥清拌和机29768台班、挖掘机420178台班、装载机173615台班。对建材工业、建筑业的拉动。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使用了大量的建筑材料,河南省修建高速公路以来,共使用普通钢筋249339.1946 吨,高强钢丝 45818.626 吨,型钢 43770 吨,各种标号水泥 3553885 吨,圆木、锯材 111689 M3,沥青489578吨,粉煤灰1110022.55吨,石灰1333277.37吨,土石方159303499吨。二、高速公路发展对河南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的总体分析,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高速公路建设投资需求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诱发系数,可以用来分析研究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生产诱发影响。生产诱发系数表示某一项单位最终需求所诱发的各个部门的生产额。生产诱发系数越大,它的生产波及效果也就越大。 按照1997年投人产出模型,可以计算出高速公路运输投资需求的生产诱发系数。利用诱发系数进行计算,1998-2001年,河南省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710.47亿元,高速公路投资诱发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3.5%。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并加上各部门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拉动经济增长,平均每年1.1个百分点。三、高速公路的出现,提高了河南的交通运输效益。高速公路上的行车速度一般可达80km/h以上,—条四车道高速公路的运输量可超过一条普通铁路,每昼夜可通行25000辆中型车,每个车道1小时可通过1000辆中型车,比一般干线公路高3—4倍。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使路网的整体通过能力大大加强,车辆平均行使速度得到大幅度提高,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开封——郑州——三门峡高速公路,使开封到三门峡的行车时间只有原来的1/3。随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和整个路网的改善,使汽车运输的运距不断延伸。不少贵重物品、高附加值产品和鲜活产品,采用简便、灵活、门到门的汽车运输方式,迅速运往全国各地。例如我省的新飞电器、安彩玻壳、水果、鲜蛋、蔬菜等产品都是如此。目前我省货运汽车直发北京、广州、深圳的日趋增多。四、高速公路建设拉动了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河南几条高速公路两侧旅游景点遍布,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由于高速公路的投入和使用,加快了旅游速度,缩短了在途时间,提高了旅游的舒适性、方便性和连续性,促使观光形态从通过型向滞留型转变,使许多人走出城市迈向大自然,促进了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如郑汴洛高速公路的开通,拉近了三市之间的空间距离,使河南的沿黄旅游成为一体,加快了旅游的发展,增加了旅游收入。仅从2001年与2000年的比较看,河南省接待旅游人数就从5218万人增加为5614万人,增加近400万人,接待国内旅游收入由2000年的346.80亿元增加为374.50亿元,增加近30亿元。许多旅游景点源于天然,本身投资不多,投资公路就是投资旅游。 五、高速公路建设促进河南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发展河南高速公路的开通,对沿线的资源开发、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横向经济联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开洛高速公路、安新高速公路、郑许高速公路两侧为河南省的经济腹地,有较强的工业、农业优势,交通发达,百业兴旺,它在总体上促进了沿线经济带的经济增长。同时,吸引了其它地区的人口、劳动力向这几个经济地带聚集,促进了人口、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由农业向非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密切了几个大城市群体间的联系,推动了沿线的市镇建设与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六、高速公路开通前后沿线地区经济的变动情况。本课题组比较、研究了1996年—2001年河南省高速公路途经的7个地级市和16个县及县级市基本单位的基本经济指标,具体情况如下:1996-2001年,高速公路途径的7个地级市和16个县及县级市合计,全部基本单位数由93136个提高到116770个,增幅为25.4%;工业基本单位数由34824个提高37023到个,增幅为6.3%;商业基本单位数由13453个提高到14841个,增幅为10.3%;运输业基本单位数由478个提高到545个,增幅为14.0%;旅游业基本单位数(16个县及县级市数)由3个提高到17个,增幅为466.7%,高于全省257.4个百分点。农业基本单位从业人员由13478人,增加到15526人;运输业基本单位从业人员由13024人,增加到13259人,增幅高于全省12.8个百分点;旅游业基本单位从业人员由72人,增加到206人,增幅高于全省120个百分点。1996-2001年,高速公路途径的7个地级市和16个县及县级市合计,全部基本单位全年营业收入由357850732千元,增加到481656892千元,增幅为34.6%;工业基本单位全年营业收入(16个县及县级市数)由43948110千元,增加到64897207千元,增幅为47.7%;运输业基本单位全年营业收入由1618659千元,增加到3010032千元,增幅为86%;旅游业基本单位全年营业收入(16个县及县级市数)由600千元,增加到9574千元,增幅为1495.7%,高于全省1304.2个百分点。分析表明,高速公路途径主要县市的基本单位的经济指标在5年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运输业、旅游业最为明显。七、高速公路对河南企业发展的影响本课题组在2002年11月份,与河南省企业调查队联合对河南省高速公路沿线9个省辖市的200多家企业进行了“高速公路建设对企业发展影响”的专项调查分析。从统计结果看,高速公路建设给我省企业带来多个方面的新变化:77.6企业认为交往面更宽,信息来源更广泛、快捷;77.1企业认为竞争意识增强、竞争能力提高;81.3企业认为开放意识增强;63.4的企业认为投资环境得到了改善;79.0企业认为市场观念进一步增强;89.3企业认为货物运输的时效性有所提高;66.8企业认为创新意识增强;78%企业认为高速公路开通后与外界交往面更宽;83.4企业认为发展前景更好。高速公路开通后,对不同规模的公司的影响是有差异的,总体上看,公司规模越大受益越多,大公司更能利用好高速公路。
作者简介:喻新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