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浙江两省经济发展的比较及启示

2006-06-05   点击量:2652
【字体:
    新世纪河南经济发展战略的任务之一是逐步缩小与东部沿海省市的差距。在2002年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GDP的排位中,河南已连续7年居第5位。前8位除河南外均为东部沿海省市。2000年以来,排在河南前面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已率先进入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河南与这四省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仅浙江与河南的GDP差距2001年为1055亿元,2002年拉大为1507亿元。浙江GDP超过河南GDP高达24.45%。

    一、省情概况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居中部腹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位优势明显,人口9613万人,居全国第1位。河南是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畜产品生产基地;河南资源丰富,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工业基地,工业经济基础较好。河南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虽连续7年居第5位,但各项人均经济指标排位相对落后的局面尚未改变。近3年,河南与东部沿海省市的差距仍在拉大。

    浙江地处长江下游金三角,东临东海,北邻上海、江苏,人口4647万人,居全国第11位,资源贫乏,人均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倒数第三,人多地少,人均耕地数量居全国末位,历史上国家投入极少,工业经济基础薄弱。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增速为全国第一,GDP年均增长13.2%,高出全国平均增幅约4个百分点。2002年经济总量居全国第4位,多项经济指标名列前茅。近3年,浙江经济正高速度向前追赶,逐步缩小与第3位山东省之间的差距。

    二、GDP比较

    1.两省GDP的历史比较

    1992年以前,河南与浙江的GDP总量在全国的位次变化,先是河南领先,后是交替上升。1984年前,河南社会总产值在全国的位次列浙江之前,1984年河南是第8位,浙江位列第9。两省社会总产值仅相差6亿多元。1985年, 浙江社会总产值超过河南跃居全国第7位,河南居第8位,两省社会总产值相差53亿元。1988年, 河南的GDP总量又超过浙江和上海在全国跃居第6位,浙江仍是第7位。两省GDP相差13亿多元。四年后的1992年,借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热潮,浙江又超过河南列全国第6位,河南退居第7位。从此,浙江与河南的差距在一年年拉大。浙江与河南在全国的位次虽分别上升到第4位和第5位,但是,两省的位次再也没有交替过。1992年两省的GDP总量相差仅6亿多元,5年后的1997年,两省的GDP总量相差达559亿元;10年后的2002年,两省的GDP总量相差竟达1507亿元。10年来,浙江比河南GDP多产出7010亿元。

    2.两省GDP的总量比较

    2002年,河南GDP为6163.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 浙江GDP为7670亿元,增长12.3%,河南GDP为浙江的80.35%。从GDP占全国的份额看,河南为6.0%,比2000年提高0.27个百分点,而浙江为7.5%,提高0.7个百分点,河南GDP占全国的份额比浙江低1.5个百分点。浙江不仅GDP总量高于河南,而且在较高的基数上,其发展速度2002年高出河南2.8个百分点。河南人均GDP为6411元,在全国的位次列第19位;浙江人均GDP为16505元,列第4位;浙江人均GDP超过河南达11094元,河南人均GDP仅为浙江人均GDP的38.84%。近3年,河南与浙江的GDP差距呈拉大趋势。1999年浙江的GDP是河南的1.172倍,2002年已拉大到1.245倍。

    3.两省GDP的结构比较

    近年来,河南虽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但经济结构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浙江。2002年,河南第一产业增加值1282.0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953.33亿元,增长11.5%,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253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1927.82亿元,增长10.0%。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为20.8:47.9:31.3。浙江第一产业增加值680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3925亿元,增长13.3%,其中, 完成工业增加值3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3065亿元,增长13.4%。全国三次产业结构平均水平为14.5:51.8:33.7,浙江为8.8:51.2:40.0,河南第一产业比重高于浙江12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低于浙江3.3、8.7个百分点, 差距比较明显。

    三、产业比较

    1.两省农业比较

    粮食总产量 油料产量 棉花产量 肉类产量 牛奶产量 水产产量

    河南 4209.98万吨 420.68万吨 76.49万吨 493.54万吨 36 万吨 36.22万吨

    浙江 942.3 万吨 36.22万吨 2.2 万吨 147.8 万吨 22.2万吨 480.7 万吨

    河南粮、油、棉、水产品、肉类、牛奶和水产品等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与浙江之比分别为粮4.47:1、油11.62:1、棉34.77:1、肉类3.34:1、牛奶1.62:1,均远远高于浙江;但水产品总产量与浙江之比仅为1:13.27,且浙江水产品多为价值高的海产品。河南农业资源丰富,但农业增加值与浙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2002年,河南、浙江上述六类农副产品总产量分别为527291万吨和163142万吨,两省比例为323:100,农业增加值分别为1282亿元和680亿元,两省比例仅为189:100,这说明河南农业附加值较低,农业资源优势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两省工业比较

    河南矿产和工业资源丰富,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工业基地,工业经济基础较好,近年来工业虽保持较快增长,但与浙江相比就存在着市场化程度、经济外向依存度、产品市场占有率、非公有制比例等方面的差距。2002年,河南全部工业增加值2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430.8亿元,增长14.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828亿元,增长13.2%,占57.9%。浙江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356.5亿元,增长19.0%,增幅为1998年以来最高。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38.4亿元,增长13.0%,仅占18.6%。据2001年中国“市场化指数”研究报告,浙江市场化排名是第2 位,河南则处中游靠后地位。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中有15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前3位,有9个行业利润占全国同行业利润的1/5以上。河南工业与浙江工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上。从2001年全国工业普查数据看,浙江非公有制企业数、产值比例分别为86.4%和75.8%,远远高于河南,表现出极强的活力与生机。

    四、市场比较

    1.两省消费市场比较

    2002年,河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0亿元,增长10.6%,浙江为2877.5亿元,增长12.6%。河南市场规模在全国居第7位,浙江为第5位。河南人口是浙江的206.9%,但市场规模仅及浙江的76.1%(约3/4)。河南市场规模在全国的份额2002年为5. 3%。而浙江市场规模在全国的份额为7 %。虽然,河南市场规模还比较大,与浙江差距不显著,但是,河南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低,仅3255.3元,人均消费仅2278元。浙江人均消费高达6192元,是河南的2.7倍。河南城乡市场消费水平远低于浙江,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河南农村居民人口高达7133万人,占74.20%,农民收入低,仅2215.74元, 且增长较慢,因而,河南城乡市场消费水平低于浙江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一时难以逆转。

    2.两省外贸市场比较

    2002年,河南对外贸易增幅较大。全年进出口总额32.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在全国仅排第 16位,其中,出口总额21.19亿美元,增长23.5%;进口总额10.85亿美元,增长0.7%。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增长20.5%;高新技术产品增长75.3%。从出口市场看,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增势趋缓,对日、俄、韩、东盟和非洲出口增长较快。近年来,浙江在更大范围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实施外贸主体、出口市场、出口产品、贸易方式多元化战略,外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外贸出口依存度已上升到2002年的31.7%,而河南2002年仅为2.8%。2002年,浙江继续保持了出口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的领先格局,外贸出口高达294.2亿美元,增长28.0%,在全国排第 5位,其中一般贸易出口额达到243亿美元,超过广东省跃居全国第1位。河南出口规模仅及浙江的7.2%,浙江是河南的近14倍,增速低于浙江4.5个百分点。从外贸顺差看,2002年浙江高达168.7亿美元,高居全国榜首,相当于全国顺差的55.5%,外贸顺差对浙江GDP贡献率达18.2%。而河南外贸顺差只有10.34亿美元,仅及浙江的6.13%,对GDP贡献率仅1.38%。

    五、投资和引资比较

    1两省固定资产投资比较

    2002年,河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826亿元,增长12.2%,在全国排第 7位,而浙江达到3458亿元,增长24.9%,在全国排第 4位,河南投资规模仅及浙江的52.8%,增速低12.7个百分点。河南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率为29.6%,浙江的比率为45.1%。河南与浙江的固定资产投资一个较大区别在于:河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是靠政府投资的拉动,而浙江则主要依靠非国有投资、民间投资的推动。2002年河南非国有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为37.7%,而浙江非国有投资比例高达67%,并且发展势头强劲,2002年的增幅高达33.2%。如果河南的国债项目投资资金逐步减少,而本地区民间投资和外来非国有投资不能及时增加,将导致河南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缺少后劲,河南在全国的位次就可能被高速增长的北京超过(2002年仅相差12亿元)。

    2两省利用外资比较

    2002年,河南利用外资形势较好。全年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90个,比上年增长29.5%;合同外资金额10.20亿美元,增长64.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52亿美元,增长25.9%,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仅0.85%。2002年,浙江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7亿美元,利用外资是浙江经济指标中的一个“弱项”,仅增长3.9%,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8.9%。河南尽管增长25.9%,但总量仅及浙江的9.6%。2002年浙江的外商直接投资就达31.6亿美元,增长35.3%。

    六、经济收益比较

    1.财政收入比较

    2001年,河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88 亿元,增长18.9%;浙江则高达567亿元,增长35.5%。河南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仅及浙江的50.8 %,增速也低于浙江16.6个百分点。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看,河南仅为4.7%,而浙江达到7.4%,高出河南2.7个百分点。

    2.城乡居民收入比较

    2002年,河南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45元,增长14.2%,而浙江高达11716元,增长13.4%,河南仅及浙江的53.3%,增长速度高于浙江0.8个百分点;河南农村居民人平纯收入2215元,增长5.1%,而浙江高达4940元,增长7.8%,河南仅及浙江的44.8%,不及浙江的一半,增长速度低于浙江2.7个百分点。2002年河南城乡人均收入仅3255.3元,浙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8328元。2002年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达2.82:1,而浙江仅为2.37:1。由于河南农村居民人口比重过大,农民增收幅度低,河南与浙江城乡居民收入的巨大差距短期较难改变。

    七、启示

    对河南与浙江经济进行分析比较过程中,可以看出,浙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对河南有特别借鉴意义。浙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不同于广东和上海,没有享受到比河南更多的改革开放特殊优惠政策。可以说,浙江是在改革开放政策无特殊优惠、自然地理条件不优越、经济基础也无优势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对河南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浙江成功经验简要归纳起来有七条:

    1.一切从省情实际出发。浙江敢于解放思想,冲破计划经济体制和僵化观念的束缚,一切从浙江的省情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不限模式,不定框框,率先成为市场经济的先行者。

    2.强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浙江一直很注重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战略性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和产业内部结构也不断得到优化,国有、集体、个私和其他经济比重调整为22:27:43:8。

    3.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浙江始终把民营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主体放手发展,个体私营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60%。非公有制、民营经济的勃勃生机激发了浙江经济的强大活力。

    4.大力推行“经济强县”战略。浙江壮大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实现“经济强县”战略,支撑经济高速增长,增强浙江综合实力。第四届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前100强县中浙江占了22个。

    5.推动民间投资蓬勃发展。浙江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区域性所有制结构,显现出体制优势,企业自主发展动力强劲,形成了依靠民营经济和民间资金积累为主的内源式经济发展格局。

    6.浙江经济在全国独树一帜就是大力发展“群落式经济”。浙江中小企业之间通过专业化的集聚或分工合作构成共生性经济生态群落,形成了局部的规模经济竞争优势,大大提高了区域经济竞争力。

    7.浙江人敢闯世界。浙江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坚定不移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南闯北推销浙江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延伸到海外市场,许多产品有效占领了国内外市场。

    作者简介:龚绍东,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经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