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心理健康与压力调适
2007-06-07
来源:《企业活力》
点击量:2548
【字体:大 中 小】
我国改革开放已近30年,产生了一个被人们羡慕、尊崇、梦想的群体──企业家群体。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被无数光环照耀的群体,时常经历着心理上的压力。心理压力通常指环境要求与机体应付能力不平衡而导致的生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与压力,心理压力过重是最主要的,也是引起其他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因素。企业家深感自己对企业的兴衰所肩负的重任,面对各种竞争多变的市场、日益增加的信息、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多企业家被焦虑、抑郁、孤独、苦闷,甚至恐惧所困扰,有不少人已走上自杀的道路。
一、企业家心理压力表现
企业家们在重压之下,处于长期的、持续的、劣性的应激状态,出现较多的心理困惑与心理障碍。
1.焦虑症。心理焦虑是有机体的存在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紊乱的情绪状态,表现为紧张、不安、忧虑、担心、紊乱等主观体验。日常生活中,个人的情绪反应如恐惧、担忧、悲伤、喜悦以及生理上相伴随的反应是常有的事。处于心理压力下的人常常数日、数周、甚至一年到头经历着这种反应。长期、过度的紧张压力最终会击溃人的防疫机制而罹患各种疾病。常见的如高血压、胃溃疡、哮喘、偏头疼等身心反应疾病。影响企业家心理健康最多的就是焦虑症,他们的焦虑主要是坐立不安或莫名其妙地胆战心惊,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脑子一片空白,记忆力下降、烦躁、肌肉紧张;睡眠障碍,容易出汗等。
2.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企业家抑郁心理表现为怨天尤人、情绪低落、行为呆板、思维迟钝、寡言少语、消极悲观,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常出现自卑、自责,向自己发泄,自我叹息不如别人过的快乐,严重者会发展为抑郁精神症,想自杀以了却一生。
3.人际关系困扰。职业的特殊性使企业家深感“世态炎凉”,人际关系的困惑是企业家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位企业家说,他创办了一个企业,对员工和一帮铁哥们都很讲义气,但他一倒霉,他们说散就散了,他觉得没法再相信别人,甚至产生报复心理。有些企业家人际敏感、多疑,他们一旦患上多疑症,往往会彻底否定周围的人和事,把所有的人都想象成自己的敌人,给员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4.迷惘困惑心理失衡。企业家作为时代的宠儿,在解决了金钱、名誉、地位的困惑之后,他们开始感到信仰的恐慌。有的企业家经过多年奋斗,成功地办起了企业。但随着财富的与日俱增,他们的心理困惑越来越强烈,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常带给他们一种风云突变,朝不保夕的危机感。面对自己取得的成功,他们变得有点缩手缩脚、优柔寡断。不少企业家坦率地承认自己常有不安全感,对自己的重大决策缺乏自信,他们害怕失败。
二、企业家心理压力的危害
企业家因个人的经历、性格的差异,心理压力的程度也不一样。心理压力的作用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适度的压力能够引起企业家工作积极的反应,例如集中注意力、激发斗志、促进思考、改进工作等;但另一方面,压力过度或对心理压力处理不当,则可能引起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消极反应,产生身心和行为失调、影响工作质量、贻误事业等负面现象,经常性的、严重的心理压力若不正确对待,理性克服,就会演变成病态心理。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则可能导致心理危机。
1.自我认知的贬损,对自己缺乏信心。
适度的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也是职业危机意识的具体表现。过度、持续的焦虑反应则是一种不正常的情绪体验,容易使人紧张失衡,身心疲惫。事业成功的企业家大部分是同龄人中综合素质和能力比较高的一部分人,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往往在社会声望、待遇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威望,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同时也会给其他企业家造成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再加上企业的内部的激烈竞争,一些年轻的企业家在年龄、知识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往往使一部分中年企业家有一种心理危机感,怀疑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自我信心不足,在工作上表现为缩手缩脚,生怕出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2.行为上的盲从,缺乏活力和创造性。
企业家要善于思考,对于企业的工作安排、业绩评价和对员工的舆论监督要有积极的心理反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心理压力应付方式,要善于发现、分析、把握和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消极被动地适应管理方式的转变,就会造成思想观念上的落后、行动上的迟缓、效果上的不理想。心理和行为上的依赖是消极情绪的反应,表现出思维缺乏活力,工作消极应付,激情和创新精神不足,钳制了企业员工工作生气蓬勃、充满活力的良好环境氛围的形成,也在客观上扼杀了员工的创造力。
3.情绪上的失控,工作方式简单粗暴。
企业家接触面广,特别是当碰到比较难处理的人和事或工作压头时,往往引起不良情绪反应,例如易激动、偏执、武断等,动辄训斥员工,做决断时刚愎自用,解决问题时缺乏耐心等,这些都容易给员工造成伤害。特别是当企业中出现重大事故时,有时缺乏客观分析,容易搞一刀切,很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不利的工作局面。
三、企业家心理压力的调适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是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的身心健康无疑是根本和基础。为此,社会各界应关心企业家的心理健康和生存环境,企业家也应重视自身心理的调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由于企业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的体内因素,都决定了容易发生心理危机。那么,如何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呢?
1.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企业家的心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问题的反映,因此,社会方方面面要尽可能地为企业家营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向企业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心理健康测试;通过专家讲课,有针对性地采用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等措施提高企业家的心理素质,为企业家缓解心理压力。
2.企业家应建立正确的认知评价体系,弥补信仰缺失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社会责任感,是人体验幸福的源泉。阿基米德的人生观决定了他从寻求知识中体验幸福,孔子的人生观决定了他从追求真理中体验幸福。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一些富翁之所以会出现心理失常,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没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证明,社会责任感是“幸福”的重要因素。企业家们要常怀爱心,树立正确的财富伦理观,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让一切焦灼在心灵的爱意中消融,这才是做企业、做人的至高境界。
3.学会正确的归因,增强积极的心理暗示
企业家中存在的心理压力,很多是由于自己在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中发生误解引起的。特别是对否定性的、消极的后果进行分析时,自我所承担的责任过大。在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中,他把人们用于解释成败的原因从三个维度,即内因──外因、稳定──不稳定、可控制性进行了分类和描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和外因,又有主观和客观原因,不能只做单方面的分析。尤其是对于失败,如果完全将其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较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内因,这样很容易会导致心理压力。失败完全可能是由于某种客观原因,如条件不具备、不可克服的情况和一些难以预料的外因引起的,亦或是因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而导致的。企业家只要能做出客观的归因,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并适当调整期望值,如把目标分解成一系列可操作的子目标,在不断攻克子目标的过程中增加自信心,增加心理压力承受能力,完全能够控制和克服心理压力的。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企业家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而引起的一种消极自我暗示,这种消极暗示轻则增加心理紧张,重则会抑制自信心,特别是对人的情绪、智力和生理状态都能产生不良的影响。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容易导致企业家的性格缺陷。社会应该从各方面多给予存在心理压力的企业家一些健康、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它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能产生良好的影响,调动人的内在潜能使之发挥最大的能力;积极的自我暗示能激发潜意识的力量。
4.提高企业家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新形势下的企业家要有“心理商数”意识,需要适时适度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首先要认识到有压力不是自己弱点多,也不是自己能力和水平不足,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的心理现象。从社会大环境和企业内部小环境来看,激烈竞争、优胜劣汰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每一个人都处在压力之下。认识到这一点,可以使企业家对所处的情境做积极的控制和评价,形成对情境的理智反应,积极应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如果遇到失败或不顺心,也不要气馁、消沉。另外,企业家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企业家应根据自己的爱好、习惯和客观条件经常地进行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培养业余爱好,掌握一些减压和解压的技巧。这不仅可丰富原本较为单调的生活,还能起到放松紧张情绪的作用。
5.学会调节情绪,善于调控自己的行为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但长期处在极端情绪之中,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极为不利,遇到失败或不顺心,不妨设法转移或宣泄不良情绪。特别是当情绪不佳、问题棘手时,可以找信赖的朋友倾诉,或将工作目标转移,或将任务分解,也许会收到好的效果,切忌怨天尤人,庸人自扰,一条死胡同走到底。同时如果遇到高兴之事,也不要大喜大乐,最好以平和的心境对待。
6.增加社会支持,进行必要的亲情交流
社会支持是指当人们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他人物质上、情感上的帮助。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亲朋好友。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是日理万机,与妻子、孩子交流少,父母更是难得一见。企业家更应注意亲情交流,不要总以事业为借口,忽略了与父母、妻子、孩子等亲人的情感交流。企业家要努力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一个完全与生意无关的“社会支持系统”,要交一些即使破产时也可相处的朋友,避免孤独,产生充分的归属感。
(作者:李怀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助理研究员)
一、企业家心理压力表现
企业家们在重压之下,处于长期的、持续的、劣性的应激状态,出现较多的心理困惑与心理障碍。
1.焦虑症。心理焦虑是有机体的存在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紊乱的情绪状态,表现为紧张、不安、忧虑、担心、紊乱等主观体验。日常生活中,个人的情绪反应如恐惧、担忧、悲伤、喜悦以及生理上相伴随的反应是常有的事。处于心理压力下的人常常数日、数周、甚至一年到头经历着这种反应。长期、过度的紧张压力最终会击溃人的防疫机制而罹患各种疾病。常见的如高血压、胃溃疡、哮喘、偏头疼等身心反应疾病。影响企业家心理健康最多的就是焦虑症,他们的焦虑主要是坐立不安或莫名其妙地胆战心惊,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脑子一片空白,记忆力下降、烦躁、肌肉紧张;睡眠障碍,容易出汗等。
2.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企业家抑郁心理表现为怨天尤人、情绪低落、行为呆板、思维迟钝、寡言少语、消极悲观,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常出现自卑、自责,向自己发泄,自我叹息不如别人过的快乐,严重者会发展为抑郁精神症,想自杀以了却一生。
3.人际关系困扰。职业的特殊性使企业家深感“世态炎凉”,人际关系的困惑是企业家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位企业家说,他创办了一个企业,对员工和一帮铁哥们都很讲义气,但他一倒霉,他们说散就散了,他觉得没法再相信别人,甚至产生报复心理。有些企业家人际敏感、多疑,他们一旦患上多疑症,往往会彻底否定周围的人和事,把所有的人都想象成自己的敌人,给员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4.迷惘困惑心理失衡。企业家作为时代的宠儿,在解决了金钱、名誉、地位的困惑之后,他们开始感到信仰的恐慌。有的企业家经过多年奋斗,成功地办起了企业。但随着财富的与日俱增,他们的心理困惑越来越强烈,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常带给他们一种风云突变,朝不保夕的危机感。面对自己取得的成功,他们变得有点缩手缩脚、优柔寡断。不少企业家坦率地承认自己常有不安全感,对自己的重大决策缺乏自信,他们害怕失败。
二、企业家心理压力的危害
企业家因个人的经历、性格的差异,心理压力的程度也不一样。心理压力的作用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适度的压力能够引起企业家工作积极的反应,例如集中注意力、激发斗志、促进思考、改进工作等;但另一方面,压力过度或对心理压力处理不当,则可能引起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消极反应,产生身心和行为失调、影响工作质量、贻误事业等负面现象,经常性的、严重的心理压力若不正确对待,理性克服,就会演变成病态心理。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则可能导致心理危机。
1.自我认知的贬损,对自己缺乏信心。
适度的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也是职业危机意识的具体表现。过度、持续的焦虑反应则是一种不正常的情绪体验,容易使人紧张失衡,身心疲惫。事业成功的企业家大部分是同龄人中综合素质和能力比较高的一部分人,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往往在社会声望、待遇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威望,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同时也会给其他企业家造成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再加上企业的内部的激烈竞争,一些年轻的企业家在年龄、知识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往往使一部分中年企业家有一种心理危机感,怀疑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自我信心不足,在工作上表现为缩手缩脚,生怕出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2.行为上的盲从,缺乏活力和创造性。
企业家要善于思考,对于企业的工作安排、业绩评价和对员工的舆论监督要有积极的心理反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心理压力应付方式,要善于发现、分析、把握和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消极被动地适应管理方式的转变,就会造成思想观念上的落后、行动上的迟缓、效果上的不理想。心理和行为上的依赖是消极情绪的反应,表现出思维缺乏活力,工作消极应付,激情和创新精神不足,钳制了企业员工工作生气蓬勃、充满活力的良好环境氛围的形成,也在客观上扼杀了员工的创造力。
3.情绪上的失控,工作方式简单粗暴。
企业家接触面广,特别是当碰到比较难处理的人和事或工作压头时,往往引起不良情绪反应,例如易激动、偏执、武断等,动辄训斥员工,做决断时刚愎自用,解决问题时缺乏耐心等,这些都容易给员工造成伤害。特别是当企业中出现重大事故时,有时缺乏客观分析,容易搞一刀切,很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不利的工作局面。
三、企业家心理压力的调适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是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的身心健康无疑是根本和基础。为此,社会各界应关心企业家的心理健康和生存环境,企业家也应重视自身心理的调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由于企业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的体内因素,都决定了容易发生心理危机。那么,如何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呢?
1.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企业家的心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问题的反映,因此,社会方方面面要尽可能地为企业家营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向企业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心理健康测试;通过专家讲课,有针对性地采用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等措施提高企业家的心理素质,为企业家缓解心理压力。
2.企业家应建立正确的认知评价体系,弥补信仰缺失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社会责任感,是人体验幸福的源泉。阿基米德的人生观决定了他从寻求知识中体验幸福,孔子的人生观决定了他从追求真理中体验幸福。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一些富翁之所以会出现心理失常,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没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证明,社会责任感是“幸福”的重要因素。企业家们要常怀爱心,树立正确的财富伦理观,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让一切焦灼在心灵的爱意中消融,这才是做企业、做人的至高境界。
3.学会正确的归因,增强积极的心理暗示
企业家中存在的心理压力,很多是由于自己在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中发生误解引起的。特别是对否定性的、消极的后果进行分析时,自我所承担的责任过大。在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中,他把人们用于解释成败的原因从三个维度,即内因──外因、稳定──不稳定、可控制性进行了分类和描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和外因,又有主观和客观原因,不能只做单方面的分析。尤其是对于失败,如果完全将其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较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内因,这样很容易会导致心理压力。失败完全可能是由于某种客观原因,如条件不具备、不可克服的情况和一些难以预料的外因引起的,亦或是因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而导致的。企业家只要能做出客观的归因,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并适当调整期望值,如把目标分解成一系列可操作的子目标,在不断攻克子目标的过程中增加自信心,增加心理压力承受能力,完全能够控制和克服心理压力的。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企业家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而引起的一种消极自我暗示,这种消极暗示轻则增加心理紧张,重则会抑制自信心,特别是对人的情绪、智力和生理状态都能产生不良的影响。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容易导致企业家的性格缺陷。社会应该从各方面多给予存在心理压力的企业家一些健康、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它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能产生良好的影响,调动人的内在潜能使之发挥最大的能力;积极的自我暗示能激发潜意识的力量。
4.提高企业家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新形势下的企业家要有“心理商数”意识,需要适时适度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首先要认识到有压力不是自己弱点多,也不是自己能力和水平不足,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的心理现象。从社会大环境和企业内部小环境来看,激烈竞争、优胜劣汰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每一个人都处在压力之下。认识到这一点,可以使企业家对所处的情境做积极的控制和评价,形成对情境的理智反应,积极应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如果遇到失败或不顺心,也不要气馁、消沉。另外,企业家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企业家应根据自己的爱好、习惯和客观条件经常地进行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培养业余爱好,掌握一些减压和解压的技巧。这不仅可丰富原本较为单调的生活,还能起到放松紧张情绪的作用。
5.学会调节情绪,善于调控自己的行为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但长期处在极端情绪之中,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极为不利,遇到失败或不顺心,不妨设法转移或宣泄不良情绪。特别是当情绪不佳、问题棘手时,可以找信赖的朋友倾诉,或将工作目标转移,或将任务分解,也许会收到好的效果,切忌怨天尤人,庸人自扰,一条死胡同走到底。同时如果遇到高兴之事,也不要大喜大乐,最好以平和的心境对待。
6.增加社会支持,进行必要的亲情交流
社会支持是指当人们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他人物质上、情感上的帮助。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亲朋好友。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是日理万机,与妻子、孩子交流少,父母更是难得一见。企业家更应注意亲情交流,不要总以事业为借口,忽略了与父母、妻子、孩子等亲人的情感交流。企业家要努力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一个完全与生意无关的“社会支持系统”,要交一些即使破产时也可相处的朋友,避免孤独,产生充分的归属感。
(作者:李怀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助理研究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