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项目类型的基本选择

2009-09-16   点击量:1379
【字体:
    当下,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由出口依赖型转为内需主导型已成共识,农民由外出打工转为打工、创业、回乡创业并重也已成为共识。而创业中的重要部分就是创办企业。

    农民工出现就业难主要是报酬、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与期望值不符而产生的弹性失业或因技术水平而产生的结构性失业。事实上,无论那种失业都亟需妥善解决。

    目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1.5亿~2亿,相当于西方七国就业劳动力的一半。⑴我国的农民工总数约2亿。⑵中央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全国1.3亿农民工中约15.3%的人失去工作。⑶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今年4月20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六省十村”的农民工打工率为26.7%,返乡率72.5%,留乡率13.4%。其中选择自主创业的占返乡总数的5.6%。⑷

    一、基本选择的基础因素

    1.有利因素

    安土重迁。农民对土地有天然的亲切感。特别是注重荣归故里,叶落归根。这从繁盛的华人华侨寻根祭祖、投资、捐赠家乡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事实上,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有的在富起来之后,捐建校舍、敬老院、水利交通设施,甚至有的回乡农民合办企业发家后给全村人每户都送一套别墅。这也起到了回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典型示范作用。

    孝亲事友。孝悌忠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农民朴素的伦理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农民特别是像江浙沿海一带,有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甚至记事都要用符号。他们却非常重视亲情,以至产生了不少家族企业,当然也产生了不少弊端,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可以带动亲友富裕,安排子弟就业,这也会对他们返乡创业的行为产生促进作用。

    资金优势。如今农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农民、农民工、农村信用机构都沉淀有大量资金,再加上财政、金融方面的优惠以及由农民成长为企业家或包工头的富裕阶层,部分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应该具有一定的资金优势。

    技术优势。无论是珠三角的服装、电子产品、玩具还是长三角的机械、建筑及环渤海的水运、养殖都吸收了大量的农民工,不少人在打工地已成长为包租户或企业主。利用打工积累技术,结合家乡资源环境、消费的实际,拥有适用技术的返乡农民工一定会提高家乡工业农业的科技含量并产生一批科技型的新企业。

    企业经验。创业、创办企业、企业的管理运营、用人产销都离不开企业管理者的企业创办经验、管理经验。经验管理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管理方式。农民工在外打工,一方面,被管理者要接受所在企业各上一层级、各方面的管理与调配,另一方面,不少人就是主管、拉长、跟单等中下级管理者;一方面,他们受到了现代工业管理制度的约束改造,另方面又学会了不少现代的管理经验。不少人又把它付诸实践,这种经验对返乡创办企业大有裨益。

    观念理念信念。企业的主导灵魂是企业理念。企业理念是企业无形的支配力量,作用于企业主体的潜在意识,是企业潜在能力发挥的基础。农民在改革开放前多有手工劳动,其作坊式的工作也时常被政治冲击。如果有企业理念的萌芽也多是推崇手艺、诚实守信、童叟无欺、薄利多销等尚属于基本企业伦理范畴的理念。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节能环保、永续利用、自动成长等理念不能不对农民工、农民工出身的企业主产生影响。其实也往往是农民工对弱势群体对家乡的环境格外关心与厚爱。

    观念是一种看法,一种标准。理念是一种价值,一种认知,一种追求,一种理想。信念主要指信仰。农民多少年来都追求“一碗一筷一铺一盖”,“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做了农民工至少可以看到不少城里人、文化人、官员、富裕阶层不仅仅是物质追求。许多企业主有自己的信仰,有文化偏好。交往也以诗书画,甚至文物相商相赠。有不少企业主出书办讲座,办咨询类、培训类企业更是如此。这对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的目的、方向、类型都有深刻影响,也会引导他们创办文化类、培训管理型高科技含量型公益型的企业。

    2.制约因素

    资金制约。以上我们讲了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有一定的资金优势。所谓阴阳一体,资金优势的背面是资金不足。资金优势是表现在经多方筹措,启动资金一般不成问题,但后续资金、流动资金、风险基金等往往问题较大。特别是政策难落实、治理环境欠佳、市场调研不够、产品积压、原材料涨价、管理混乱的企业,资金尤为紧张。

    信息失衡。西方经济学有信息不对称,说的就是买家没有卖家精。进一步说,个人没有集体精,原始手段没有现代高科技精,民间信息不如官方准确,地方信息没有全局信息重要等。特别是前些年为求政绩在GDP、基建、节能环保等方面数据失真度较高,这更为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带来了一定难度。

    市场变化。此次金融市场危机绝大部分的经济学家没有预示,倒是不少出租车司机发出过预警。近年农民养猪就是此事的典型案例。2007年,猪肉的市价几乎成倍增长,2008年下半年开始回落,现在不少地方都启动了猪粮比价跌破6:1的补贴机制。最近有关部门又频频发出跌价预警。水果价格更是反复无常,今年的柑桔比去年便宜一半还不好卖。至于蔬菜更是受天气、交通及税费的影响很大。所有这些农民在回乡创办企业时不能不深入调研,谨慎行事。

    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欠缺。农民工创办企业,有经验管理的优势,但由于乡土亲情观念较重,往往轻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这往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人唯亲。不看或少看能力、学历、资历,凭远近关系用人。重要岗位如会计、保管多为亲友。这固然有可靠的一面,同时也造成了管理不善,有恃无恐,放纵自己,侵吞企业资产等现象。管理简单、粗放。讲人情的另一面是简单粗暴,如某著名肉类加工厂,是由农民自办的,其著名的管理方法即是打巴掌与罚款。不少农民工办的企业仍是靠赏罚管理,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缺少思想沟通,人文关怀等。还有一些乡办企业缺乏严格的会计制度,会计、出纳、保管一人全管,或全凭企业老板一句话就可随便支出等,从而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上行下效,损害企业。

    法制不健全执法不力。农民乡土人情关系太重,经济往来重口头轻书面,重人情,轻原则,易发生难以说清的经济纠纷。关于农村土地、房屋、宅基地的经济使用及农民工创办企业,法律保障都缺乏量化可行的法律法规,再加上法理情 道德伦理的矛盾及法不责众的陈旧观念,所有这些都是阻碍农民工创办企业的不利因素。

    宗族关系黑恶势力。县城、小城镇兼城乡的特点。人与人联系紧密,易结成团伙。习惯势力及各种关系交织。宗教、亲友、同事、上下级以至同学、战友等有时人情大于“王法”。近几年经过不断整治农村黑恶势力,村痞街霸有所收敛。在一些地方垄断市场,垄断矿山、河道、偷窃耕牛、家禽的团伙仍然存在。这些也是创办企业的不利因素。

    此外还有税费不公,人熟或者关系过硬的就少交税费,收支较随意,人情支出太多。比如招待,人情借贷,人情还款等时有发生。有一个山区县农民集资办的空分厂,效益较好,就因为人情还款,即有关系的债权人、发起人或股东,等企业钱一到帐即刻支取,并由此人情抽取资金而造成停产。

    二、基本选择的主要支点

    自身条件。艺高胆自壮。从农民工自身看,虽然有了大学生回乡,培养村官大学生及村官专业的大学生,但大势所在,农业农村农民仍是科技知识、思想信仰、生活、技术水平、设备设施装备、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较为薄弱。同样,农民工也不例外,由此对农民工的培训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眼下,农村不少地方免费培训也没人去的情况时有发生。这里一是培训内容的实用问题,二是农民工的认识问题以及安于现状的惯性问题,再加上不求进取的依赖思想。当然也有家务较忙,身体欠佳,基础差,认知能力太弱等方面的问题,只要找准问题,解决办法自然就会出现。

    政府支持。作为政府部门,切实落实对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提供的税收、注册登记、小额信贷、财政周转金、转移支付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义重大。至于政府在教育、医疗、涉农、税费、养老、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减免与优惠安排也会直接或间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社会团体。社会方面,社会团体、中介组织、民间仲裁机构、会计、审计等组织如何在农民工返乡创业中予以方便与费用优惠,不仅要靠其自身自觉,更要靠政府的支持与舆论的引导。

    传媒舆论。在社会舆论上,要形成创业干事光荣,创业干事有理的良好舆论氛围与风尚,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与认同。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政府的政策支持与优惠措施。一是落实,二是监督,三是有效。不能隐性失真或另立名目,另起波澜以抵消优惠。如变相收费,变名目收费,农机、家电以次充好,以低充高,手续烦琐等。不少农民反映:工业品下乡好,就是没指标。再比如农业税取消了,降低了涉农收费,农业企业的创业成本减少了,但农药、化肥、农机、种子、水电油气煤及农用工业原料的涨价就是反阻因素。

    尽其所长,取其所需。我们常说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没有无用的垃圾。这虽是一种夸大的说法,却有其合理之处。农民工的特点是文化层次较低,动手能力强;语言表达欠缺,实干精神可喜;理论水平不高,实践能力不低。尽管这样,也有不少农民工文字水平不高,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技术水平不高,人际关系融洽。这样的农民工做中介、跑营销,做咨询似可一扬特长。再比如有的人脉关系广,有的资金雄厚,有的技术过硬,都可尽其所长并相互配合,共同创业。另一方面,有的需要信心鼓励,有的需要奖励荣誉,有的需要启动资金,有的需要技术支持,有的需要潜心实干等,所有这些都应当人有所值,取其所需。

    环境适当。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需要一个公平合理的创业环境。关键是起点公平,管理合理,环境适宜。人心向善,如果偷税漏税,无照经营,行贿受贿能使企业发展,那么,即使一时的发展也会对守法者以不良诱惑。

    三、基本选择的类型分析

    企业类型可以从以下多方面选择。如:资金构成、投资方向、产业产品结构、组织方式、管理方法、是否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等。以下着重探讨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的项目类型。

    内需主导型。我们一开始提到国内经济发展要由出口依赖型转为内需主导型,农业企业要发展也应如此。内需主导型的创业企业针对农民工来说一要结合自身特长、农业特点,农村实际,二要考虑国内消费习惯、消费水平及消费能力。像农业的集约化程度不高、耕地面积有限、农产品的深加工欠缺,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等。还有农村人的消费习惯仍是节约实用为主,以面食、粮食、植物食品为主等。

    学习型。这里要讲的是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类的学习型企业的创办。其中技术培训包括农机、家电、农药、化肥的制造使用等。大而言之农林牧副渔、工、交、运、建、服,卫生保健医疗教育体育休闲娱乐及水利设施的建设使用、养护,道路桥梁的建造使用、维护等。

    培训型。目前的技术培训多是农民集中进城入学上班。好的一点是城市有信息、规模、区位优势。缺点是农民吃、穿、住、用、行成本太高,也对城市造成一定压力。矫枉过正,过正不正。从学校下放到农学办到农村,再到大批返城,以至培训在城也是过正。在农村培训有集中的问题,电力、生活设施问题,相信农民工创办企业培训各方在生活条件上不会要求太高。以现今的运输、技术、资源,在农村特别是人口集中的欠发达地区,不少培训企业大有可为。

    旅游服务业。城镇化、发展三产、服务业、信息、旅游业也是共识。只是城镇化要适当配套,信息服务要创造条件,旅游业要培育市场。如何引导农民尤其是富裕地区的农民旅游消费,仍是农村旅游业创办培训的大问题。另方面农民创办的家庭旅馆,农业种、养、加、采摘、领养、品尝、观摩旅游仍有空间。

    环保项目。农村的面源污染较严重。如果算上农药、化肥、燃料及伪劣产品下乡,再加上农村企业集中地区的水系、农田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个别农村的污染甚于城市。上世纪中前期,农村的种养加,衣、食、住、行用产生的废弃物都可循环利用,只有少量机械用油,尚构不成环境污染。当时,农药、化肥也太紧缺,人们的消费水平也较低。现在,由于化学农业的普及,一方面是土地的板结、退化,另一方面是厨余、桔杆、排泄物的弃掷、焚烧造成大面积的污染浪费。在较偏僻的农村,由于大量使用、食用工业制成品造成的废弃物又往往难以降解净化。农田中的塑料制品残留仍较严重。环保产业大有可为。农民创办环保企业优势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低,且直接面对农村污染。缺点是缺少知识、技术、资金。政府扶持仍是滞后并难以落实。像桔杆的气化、液化、发酵,厨余的利用、排泄物的无害处理、有机使用等都存在类似的现象。在这方面,国家科技部门应有实用、小型的设施推出。

    节能项目。节能企业在农村似乎不大时兴。其实农民最讲究节约,这也包括节能。从北方的做饭取暖一体到各地的节能炉、节能灶的生产使用就是明证。农民办的服装企业,手工作坊的锻造、取暖及食品加工的一体化以至到如今的农业农机的技术改造,秸秆的汽化、液化、发酵和成型使之成为饲料、燃料、肥料及建筑、医药、动力、照明的原料,这都表明节能型企业已是大势所趋。在农村生物质资源丰富的情况下更是大有作为,在我国人均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更是紧迫。

    科技型。农民工回乡创办科技型企业在沿海发达地区已有不少成功先例,这大多集中在电子产品、仪表仪器等方面。在中西部及边远偏僻山区则集中在维修、养护、分包、零配件生产等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企业。项目类型选择上仍要后来居上,弯道超车。电动、混合动力汽车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之一。由于其技术尚不成熟,电池生产多有保密,所以农民回乡创办企业可以选择与此相关的配套生产企业、维修养护企业。最近出现的以电池修复养护为主的小型企业大多较为成功。

    农产品创新型。如:坚果食用油,药食同源食品的精包装,肉类下脚料深加工,稀有动植物养殖,野生动植物的杂交与驯养,农作物制种,家禽家畜品种改良,基因选育等。

    永续型。现代企业生产大多规模较大,自动化水平较高。易拉罐的冲压制作每秒二到三千次。同时,对资源的使用及污染物的排放也很惊人。农民工创办企业可以依托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利用其余热、废气、废碴加工利用,也可以加工运输包装其上游产品。还可以自办生态型永续企业,这也有成功的先例。有种田、再用桔杆芯皮种蘑菇,废弃物再作肥料种田;有养牛企业,再用牛粪养蚯蚓,用蚯蚓养黄鳝,鱼粪作肥料;还有鸭稻互生,鱼稻共养,猪粪养鸡,鸡粪养花等。

    大城市周边或大型能源、电力企业周边的农村,乡镇利用粉煤灰制砖,冷却水养鱼,城市建筑垃圾制作建筑材料等都大有可为。

    自动成长型。成长型企业一般是指未来持续三年有资源潜力挖掘及有整体扩张能力的企业。有关自动成长企业的争议较多。笔者理解自动成长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企业的成长肯定离不开人,离不开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生产者。自成长应当是符合经济发展趋势,适应市场法则,除不可抗拒因素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正常情况下企业按部就班“与时俱进”。这其中垄断企业、特殊企业、支柱行业企业、原材料能源企业、高科技企业较易入围。农民工创办的自成长企业是什么?这很难定性定量。它应当是像1977~2007年的原材料能源行业的企业,生产经营儿童产品的企业,奢侈品高档消费品行业的企业,高科技型的电子、信息、传媒、通讯企业,金融及其衍生品企业、流通型企业等。这里的许多类型准入门槛较高。农民工可以分包零部件,分包工程,可以做有关其上下游产品的企业。譬如烟草的种植、加工、销售,河流、矿山、滩涂的开采养殖以及通讯产品的销售、服务等。

    公共事业。公共事业要企业化已有定论。城乡差别主要是公共服务与设施的差别,其中包括医疗、保险、教育、体育娱乐场地等等。在设施方面,有电力、燃气、水利、供暖、通讯等。如果让农民创办公共事业类企业,好处是较了解情况,易切合实际,可因陋就简、实用第一。农民的勤奋、节俭,再加上找对人选,让诚实可靠的人牵头,一定会有新的公益创业企业出现。

    安保企业。治安、保安、协警、市管、秩序维护、安全教育培训,所有这些在农村是否要企业化尚属新论。目前,农村有调解、治保、联防、夜巡、轮值、值班、住地、住牛棚等组织、方法保护生活区及农田水利、电力、机械、家庭财产及人身安全。收取费用替人看护古已有之,成为企业在农村地区尚不多见。随着社会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农民富裕程度提升,此类企业也应未雨绸缪,预做准备。

    总之,在农村地区,随着农业的机械、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辐射,农业由机械、物理、化学到信息、生态化的发展,由污染到治理的发展,绿色、有机保健、食疗、多功能的休闲观赏旅游农业企业应是方向。城乡一体、工农一体是大势所趋。由于城乡、农民、职员各有特点,各有短长,城乡互补,信息工业、生态农业在农村一定会大大发展,并由此产生自动、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企业,集约农业企业。由以机械化、规模化为特点的物理型农业企业,向以化学除草、杀毒、灭虫、施肥、改良品种的过渡型农业企业并由以上二型企业转为有机、绿色、环保型的生态农业企业,再由此成长的综合型、适用型、定性定量型的农业企业一定会大有前景。

    参考文献:

    [1]贺雪峰,董磊明.农民工外出务工的逻辑与中国的城市化道路[J].中国农村观察,2009,(2).

    [2]宋玉军.我国农民工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和机制构建──新时期农民工“去”与“留”的辩证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

    [3]常红晓.陈锡文:约2000万农民工失业,须直面相关社会问题.财经网,2009年2月2日.

    [4]艾启平.调查显示:留乡农民工有七种基本去向与打算.湖北新闻网,2009年4月21日.

    Main Choice for the Types of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to

    Their Hometown to Establish Enterprises

    Guo Li-yi

    (He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It is in due time migrant workers returned to their hometown and established enterprises. Besides making great efforts ,they also want strong backing of government,society and media.To set up the enterpris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tilization , and automatic growth type which ought to be their main choice.

    Key words:one`s requirements, social factor; enterpris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cience & technology type

    作者:郭立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项目类型的基本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