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下河南造纸工业升级研究
2009-10-21
来源:企业活力 2009年第10期
点击量:1298
【字体:大 中 小】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造纸工业带来的影响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各个行业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造纸工业也遭到重大冲击,市场需求萎缩、纸业产品滞销、经济效益下滑、相当大数量的企业限产停产等。金融危机,有“危”就必有“机”,此次金融危机在给中国造纸工业带来严重冲击和挑战的同时,也为中国造纸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了一定的机遇。
1.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造纸工业造成的冲击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进入2008年10月份以来,我国实体经济遭受重创,造纸工业也遭受到了严重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市场需求萎缩,产品积压现象严重。外贸萎缩导致对纸张需求下降。中国外贸出口自2008年8月后出现急剧下降态势,受此影响,社会对纸张的需求也大幅下降。从不同纸种看,因为出口行业包装用纸需求大幅下降,包装用纸的景气下滑最快;相比之下,生活用纸和文化用纸的降幅要小一些,但也同样受到报刊缩印、减版等的影响。此外,在产业链条中,由于纸制品的下游客户受金融风暴影响较大,订单减少,企业大量压缩产量,受此影响,纸制品的销售受到很大冲击,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导致纸制品积压严重,市场出现萎缩。有的大包装纸企业产品积压爆仓,库存数高达几十万吨,占压资金数十亿元,而全国有一千家包装纸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其次,国际原料价格暴跌,企业亏损严重。2008年上半年,原料、能源等初级产品价格飞速上涨,造纸所需原料及能源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成品纸的价格也随之增长。由于企业担心原料价格会进一步上涨,产品销路又比较好,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都抢购储备了一批原料。但是,国际金融危机在9月份以后的突然加剧,全世界多种原材料价格陡然下降,使得我国造纸行业形势也急转直下,出口萎缩,内需不足,市场低迷,业绩下滑甚至亏损,多家企业出现限产、停产。造纸业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之下,遭受了库存增加、销售不畅和利润摊薄的多重危机。而在目前造纸业出现产能过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又采取了限产、转产的做法,减少供应的措施。同时在库存积压、需求萎缩的情况下,造纸业出现需求缺口是必然的结局,随之而来也必然产生新一轮的降价,由此导致利润的进一步下滑。2008年1~11月,全国纸浆企业利润负增长70%;纸及纸板利润虽然增长16.6%,但9、10、11三个月利润总额负增长30%[1]。
再次,部分造纸企业出现资金紧张,融资困难。造纸业不是单独的,它有一大批相关行业支持、相互作用,造纸工业要发展,必然得益于相关行业的发展。相关行业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产业链,是资金链。在我国,占用供应方的资金似乎是普遍的现象,但在当前金融危机爆发,资本市场一片萧条的情况下,把流动资金挪到固定资产投资上,会束缚企业的自身的运行能力;以小额资金“套来”大额资金进行投资与经费,会大大增加风险;把供应方的报价与欠资作为使用对方产品的主要条件,会影响、削弱自己的产品的质量。特别是造纸行业民营企业多,在目前金融危机情况下,企业应收账款增多,融资困难更加突出。2008年全年造纸企业应收账款达到394亿元,同比增长2.79%,增幅亦高于前年同期。在资金不足,相关产业发展也受到影响的束缚下,造纸企业发展动力受阻,行业发展前景堪忧。
2.国际金融危机中为中国造纸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在给我国造纸工业带来冲击和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我国造纸工业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整个造纸工业是一次洗涤和净化,将倒逼中国造纸改变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那些技术装备落后,资源消耗高,生产成本高的企业要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将无法生存。部分经营不善的造纸企业退出市场,给有实力的企业的发展腾出市场空间。此外,对环保、排污不达标的企业关停并转,淘汰落后生产模式,加速转型升级。自2009年5月1日起,我国制浆造纸企业将执行新的污水排放标准,新标准的排放要求与原有标准相比大幅提高,并取消了对非制浆造纸企业宽松的排放政策,届时又将有一批排放不达标的中小造纸企业面临淘汰,存活下来的企业,将会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机遇。
其次,给我国造纸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带来了机遇。造纸工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造纸产业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规模效益显著的特点,其发展特点决定了在目前这种经济情形下,加强造纸企业经营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操作节约成本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此外,在此期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融资扶持、行政费用减免、增值税抵扣等利好政策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转机。中央4万亿与地方18万亿巨额投资计划将强力拉动经济增长、提振内需,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更是深受金融危机影响而陷入困境的企业的“希望之光”。尤其是需求波动不大的生活用纸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均消费量的提高,而在未来的几年内迎来发展高峰。造纸企业应抓住此次有利时机,修炼内功,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为迎接未来几年造纸产业发展高峰做出准备。
再次,《轻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实施将促进造纸工业稳定发展。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后劲、实现产业升级,国务院于 2009年2月出台了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业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其中,《轻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提出了坚持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坚持促进出口,巩固国际市场;坚持稳定就业,加大民生服务;坚持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要努力遏制下滑态势,扭转企业当前困境,逐步转变传统的外延扩张式发展方式,实现造纸工业的战略转型,作为造纸行业保持平稳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长远意义[2]。
二、河南造纸工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河南省造纸工业的发展概况
近20多年来河南省造纸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来,河南省造纸工业在新的形势下,经过一系列的结构调整,严重污染制浆造纸企业全部关停并转,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全省造纸企业和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结构和规模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据河南省环保局、河南省造纸学会的不完全统计,2007年底,河南省共有制浆造纸企业330家,年生产能力1120万吨。其中,以麦草等非木纤维为原料的化学、半化学制浆造纸企业30家,生产能力300万吨,平均生产规模10万吨;使用废纸造纸的企业260家,生产能力820万吨,平均生产规模3.2万吨;木浆造纸企业40家,生产能力100万吨,平均生产规模2.5万吨[3]。
2007年,造纸及纸制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6.83亿元,比上年增长26.1%;机制纸及纸板生产量989.71万吨,比上年增长26.2%,总量据全国第五位。其中,全省规模以上造纸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实现销售收入494.00亿元,利税总额89.44亿元,利润总额63.41亿元[3]。
河南省造纸品种大约有180种,主要产品为瓦楞原纸、箱板纸、白板纸等一般中低档包装用纸;书写纸、胶印书刊纸、双胶纸等一般文化用纸。其中,书刊印刷纸、书写纸、双胶纸、再生新闻纸、无碳复写纸约280万吨,箱板纸约290万吨,瓦楞原纸约330万吨,卫生纸约50万吨,其它纸约32万吨。
河南省造纸工业的原料主要以稻麦草和废纸为主,2007年,稻麦草等非木纤维浆造纸产量约258万吨,占全省的26%;废纸造纸产量约485万吨,占全省的49%;木浆造纸产量约246万吨,占全省的25%。
2.金融危机下河南造纸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制约河南省造纸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三大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原料结构不合理)和两大难题(资金筹措难、污染治理难)。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这些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突出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规模结构不合理。目前河南省制浆造纸工业大型集团少,强势企业少,大部分制浆造纸企业规模过小,企业平均规模不足4万吨,这种状况使得企业的规模效益无法实现,限制了企业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档次的提高和污染的有效治理。
(2)产品种类少、档次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全省纸制品品种180个的数量,与全国600多种和发达国家1200多种相比,差距很大。同时,河南省纸制品中,中低档的同类产品较多,高附加值的高档产品较少;品牌产品不多,知名品牌更少。
(3)优质原料缺口大,对外依存度高,原料结构不合理。木材纤维原料对造纸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际造纸工业纸浆消费总量中原生木浆所占比例为63%,而我国木浆消耗中国产木浆比例一直仅为7%左右,河南省木浆消耗自产木浆比例更少,不足3%。从国内外进口依存度看,2007年河南省外购木浆200万吨,外购废纸浆262万吨,外购木浆和外购废纸约占河南省原料总消耗量的90%和60%。河南省2007年的原料消费中约52%要依靠外购,影响河南省造纸工业健康持续发展。
(4)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河南省造纸工业不合理的原料结构和规模结构以及较低的技术准备水平,决定了河南省造纸工业的水、能源、物料的消耗较高并成为主要的污染源。随着国家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河南省造纸工业面临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5)资金筹措困难。现代造纸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河南省造纸工业发展的瓶颈。企业自筹能力严重不足,地方政府和财政、金融部门支持力度有限;吸引外资及社会资金能力不强。由于资金短缺,致使河南省大部分制浆造纸企业规模小、工艺设备落后、能耗高、废水排放量大,严重制约了造纸工业的发展。
三、国际金融危机下促进河南造纸工业升级的对策措施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造纸工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影响。河南省造纸工业在受到严重冲击的同时,也面临着淘汰落后生产模式、加快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在这个非常时期,河南造纸工业应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振兴轻工业的利好时机,加快原料林基地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加大节能减排,采用高新技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
1.加快原料林基地建设,促进林纸一体化发展
林纸一体化发展是国际上造纸工业及林业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制浆造纸企业以多种形式建设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并将制浆、造纸、造林、营林、采伐与销售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使纸业和林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借鉴国外这一成功经验,加快发展木浆造纸,营造速生丰产林,走林纸一体化发展道路,是我国发展现代造纸工业和林业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河南省林浆造纸工业发展迅速,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林纸企业原料的需求量在全省现有杨树、松类资源的生产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正常生产需求,不得不到山东、湖北、安徽等省采购造纸木质原料。由此可见,河南省只有推进造纸原料林基地建设,走“林纸一体化”的道路,才能减少进口依赖,缓解原材料瓶颈,提升造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河南造纸工业结构调整
调整造纸原料结构,形成多浆种协调发展的格局。造纸工业属纤维资源约束性行业,原料结构决定了纸业产品品种及发展方向。河南造纸工业要加快调整造纸原料结构,大力发展木浆,适度发展草浆、废纸浆,积极跟踪非纤维造纸技术,形成多浆种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中、低档产品协调发展,适应多元化消费市场需求。合理兼顾产品品种,既要发展传统的包装用纸及文化用纸,又要发挥地方优势,生产工业用纸及特种纸,逐步提高高档纸及纸板在全省造纸产品中的比重。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也不要单纯为了企业发展,再建设能耗高、污染严重的生产线,坚决避免过剩投资和重复建设。
3.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造纸工业增长方式转变
近年来,河南省的节能减排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造纸发达国家相比,单位产值、产品水耗能耗、主要设备能源效率、污染物排放指标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手段,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采用先进技术装备以及加强防污治污管理等具体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格控制环境污染,改变多年来的“两高一资”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所有新上项目都要按照国家和地方对造纸行业的最新标准,严格实行“三同时”原则。对原有老企业,也要按新标准要求实现达标排放。对环保、排污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淘汰落后生产模式,加速转型升级为大型企业腾出市场空间。
4.采用高新科技,促进造纸工业升级
依靠高新科技实现造纸行业产业升级、促进造纸产品的更新换代是造纸行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之一。对造纸企业来说,如何进行技术改造,决定着未来的市场地位。目前已是实施技术改造的最好时机,也是企业选择未来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要积极采用高新科技,优化技术结构,促进造纸工业升级。鼓励制浆向高得率、低污染以至无污染方向发展,重点支持深度脱木素连续蒸煮、无元素氯和全无氯漂白、高得率制浆等新技术应用。鼓励造纸朝高速、宽幅、连续化、自动化方向发展,重点支持低定量、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的新技术应用。鼓励节水、节能的工艺和设备应用,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
5.依托资源状况及环保容量,优化区域布局
造纸工业属于纤维资源约束型行业,对纤维原料的依赖性很高。河南省造纸工业发展应依据全省各区域麦草、龙须草、红麻及废纸、速生杨等纤维原料资源状况,水资源状况、市场需求状况及环保容量等条件,优化区域布局,以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根据各流域的污染负荷控制总量及充分利用国家对各流域污染治理资金投入的优惠政策,在省内黄河、海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合理部署新建、扩建制浆造纸的重点项目。原则上同一地区不再重复建设同一类型的大型制浆造纸项目。
6.用好用活振兴造纸行业的有关政策,促进河南造纸工业发展
《轻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有关造纸行业的政策措施,主要是以“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双管齐下。在资金扶持方面,包括收储、贷款、贴息和税收优惠,例如:提高纸张出口退税率,对自主品牌出口的企业给予出口退税、所得税等政策上的优惠,取消资源性原料的进口关税,提高资源性材料的出口关税,减低关键装备和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缓解企业压力;调整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再生资源增值税;设立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和高新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促进造纸工业振兴;运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类资金,加大对造纸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行业标准制定、知识产权服务等支持;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造纸企业生产经营性流动资金的支持力度,切实解决造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等[2]。以上这些措施将直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利于解决企业的经济困境。河南要用好用活这些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造纸工业尽快走出危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轨道。
(作者:郭小燕,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各个行业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造纸工业也遭到重大冲击,市场需求萎缩、纸业产品滞销、经济效益下滑、相当大数量的企业限产停产等。金融危机,有“危”就必有“机”,此次金融危机在给中国造纸工业带来严重冲击和挑战的同时,也为中国造纸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了一定的机遇。
1.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造纸工业造成的冲击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进入2008年10月份以来,我国实体经济遭受重创,造纸工业也遭受到了严重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市场需求萎缩,产品积压现象严重。外贸萎缩导致对纸张需求下降。中国外贸出口自2008年8月后出现急剧下降态势,受此影响,社会对纸张的需求也大幅下降。从不同纸种看,因为出口行业包装用纸需求大幅下降,包装用纸的景气下滑最快;相比之下,生活用纸和文化用纸的降幅要小一些,但也同样受到报刊缩印、减版等的影响。此外,在产业链条中,由于纸制品的下游客户受金融风暴影响较大,订单减少,企业大量压缩产量,受此影响,纸制品的销售受到很大冲击,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导致纸制品积压严重,市场出现萎缩。有的大包装纸企业产品积压爆仓,库存数高达几十万吨,占压资金数十亿元,而全国有一千家包装纸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其次,国际原料价格暴跌,企业亏损严重。2008年上半年,原料、能源等初级产品价格飞速上涨,造纸所需原料及能源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成品纸的价格也随之增长。由于企业担心原料价格会进一步上涨,产品销路又比较好,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都抢购储备了一批原料。但是,国际金融危机在9月份以后的突然加剧,全世界多种原材料价格陡然下降,使得我国造纸行业形势也急转直下,出口萎缩,内需不足,市场低迷,业绩下滑甚至亏损,多家企业出现限产、停产。造纸业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之下,遭受了库存增加、销售不畅和利润摊薄的多重危机。而在目前造纸业出现产能过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又采取了限产、转产的做法,减少供应的措施。同时在库存积压、需求萎缩的情况下,造纸业出现需求缺口是必然的结局,随之而来也必然产生新一轮的降价,由此导致利润的进一步下滑。2008年1~11月,全国纸浆企业利润负增长70%;纸及纸板利润虽然增长16.6%,但9、10、11三个月利润总额负增长30%[1]。
再次,部分造纸企业出现资金紧张,融资困难。造纸业不是单独的,它有一大批相关行业支持、相互作用,造纸工业要发展,必然得益于相关行业的发展。相关行业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产业链,是资金链。在我国,占用供应方的资金似乎是普遍的现象,但在当前金融危机爆发,资本市场一片萧条的情况下,把流动资金挪到固定资产投资上,会束缚企业的自身的运行能力;以小额资金“套来”大额资金进行投资与经费,会大大增加风险;把供应方的报价与欠资作为使用对方产品的主要条件,会影响、削弱自己的产品的质量。特别是造纸行业民营企业多,在目前金融危机情况下,企业应收账款增多,融资困难更加突出。2008年全年造纸企业应收账款达到394亿元,同比增长2.79%,增幅亦高于前年同期。在资金不足,相关产业发展也受到影响的束缚下,造纸企业发展动力受阻,行业发展前景堪忧。
2.国际金融危机中为中国造纸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在给我国造纸工业带来冲击和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我国造纸工业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整个造纸工业是一次洗涤和净化,将倒逼中国造纸改变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那些技术装备落后,资源消耗高,生产成本高的企业要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将无法生存。部分经营不善的造纸企业退出市场,给有实力的企业的发展腾出市场空间。此外,对环保、排污不达标的企业关停并转,淘汰落后生产模式,加速转型升级。自2009年5月1日起,我国制浆造纸企业将执行新的污水排放标准,新标准的排放要求与原有标准相比大幅提高,并取消了对非制浆造纸企业宽松的排放政策,届时又将有一批排放不达标的中小造纸企业面临淘汰,存活下来的企业,将会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机遇。
其次,给我国造纸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带来了机遇。造纸工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造纸产业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规模效益显著的特点,其发展特点决定了在目前这种经济情形下,加强造纸企业经营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操作节约成本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此外,在此期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融资扶持、行政费用减免、增值税抵扣等利好政策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转机。中央4万亿与地方18万亿巨额投资计划将强力拉动经济增长、提振内需,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更是深受金融危机影响而陷入困境的企业的“希望之光”。尤其是需求波动不大的生活用纸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均消费量的提高,而在未来的几年内迎来发展高峰。造纸企业应抓住此次有利时机,修炼内功,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为迎接未来几年造纸产业发展高峰做出准备。
再次,《轻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实施将促进造纸工业稳定发展。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后劲、实现产业升级,国务院于 2009年2月出台了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业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其中,《轻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提出了坚持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坚持促进出口,巩固国际市场;坚持稳定就业,加大民生服务;坚持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要努力遏制下滑态势,扭转企业当前困境,逐步转变传统的外延扩张式发展方式,实现造纸工业的战略转型,作为造纸行业保持平稳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长远意义[2]。
二、河南造纸工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河南省造纸工业的发展概况
近20多年来河南省造纸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来,河南省造纸工业在新的形势下,经过一系列的结构调整,严重污染制浆造纸企业全部关停并转,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全省造纸企业和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结构和规模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据河南省环保局、河南省造纸学会的不完全统计,2007年底,河南省共有制浆造纸企业330家,年生产能力1120万吨。其中,以麦草等非木纤维为原料的化学、半化学制浆造纸企业30家,生产能力300万吨,平均生产规模10万吨;使用废纸造纸的企业260家,生产能力820万吨,平均生产规模3.2万吨;木浆造纸企业40家,生产能力100万吨,平均生产规模2.5万吨[3]。
2007年,造纸及纸制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6.83亿元,比上年增长26.1%;机制纸及纸板生产量989.71万吨,比上年增长26.2%,总量据全国第五位。其中,全省规模以上造纸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实现销售收入494.00亿元,利税总额89.44亿元,利润总额63.41亿元[3]。
河南省造纸品种大约有180种,主要产品为瓦楞原纸、箱板纸、白板纸等一般中低档包装用纸;书写纸、胶印书刊纸、双胶纸等一般文化用纸。其中,书刊印刷纸、书写纸、双胶纸、再生新闻纸、无碳复写纸约280万吨,箱板纸约290万吨,瓦楞原纸约330万吨,卫生纸约50万吨,其它纸约32万吨。
河南省造纸工业的原料主要以稻麦草和废纸为主,2007年,稻麦草等非木纤维浆造纸产量约258万吨,占全省的26%;废纸造纸产量约485万吨,占全省的49%;木浆造纸产量约246万吨,占全省的25%。
2.金融危机下河南造纸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制约河南省造纸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三大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原料结构不合理)和两大难题(资金筹措难、污染治理难)。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这些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突出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规模结构不合理。目前河南省制浆造纸工业大型集团少,强势企业少,大部分制浆造纸企业规模过小,企业平均规模不足4万吨,这种状况使得企业的规模效益无法实现,限制了企业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档次的提高和污染的有效治理。
(2)产品种类少、档次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全省纸制品品种180个的数量,与全国600多种和发达国家1200多种相比,差距很大。同时,河南省纸制品中,中低档的同类产品较多,高附加值的高档产品较少;品牌产品不多,知名品牌更少。
(3)优质原料缺口大,对外依存度高,原料结构不合理。木材纤维原料对造纸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际造纸工业纸浆消费总量中原生木浆所占比例为63%,而我国木浆消耗中国产木浆比例一直仅为7%左右,河南省木浆消耗自产木浆比例更少,不足3%。从国内外进口依存度看,2007年河南省外购木浆200万吨,外购废纸浆262万吨,外购木浆和外购废纸约占河南省原料总消耗量的90%和60%。河南省2007年的原料消费中约52%要依靠外购,影响河南省造纸工业健康持续发展。
(4)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河南省造纸工业不合理的原料结构和规模结构以及较低的技术准备水平,决定了河南省造纸工业的水、能源、物料的消耗较高并成为主要的污染源。随着国家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河南省造纸工业面临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5)资金筹措困难。现代造纸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河南省造纸工业发展的瓶颈。企业自筹能力严重不足,地方政府和财政、金融部门支持力度有限;吸引外资及社会资金能力不强。由于资金短缺,致使河南省大部分制浆造纸企业规模小、工艺设备落后、能耗高、废水排放量大,严重制约了造纸工业的发展。
三、国际金融危机下促进河南造纸工业升级的对策措施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造纸工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影响。河南省造纸工业在受到严重冲击的同时,也面临着淘汰落后生产模式、加快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在这个非常时期,河南造纸工业应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振兴轻工业的利好时机,加快原料林基地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加大节能减排,采用高新技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
1.加快原料林基地建设,促进林纸一体化发展
林纸一体化发展是国际上造纸工业及林业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制浆造纸企业以多种形式建设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并将制浆、造纸、造林、营林、采伐与销售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使纸业和林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借鉴国外这一成功经验,加快发展木浆造纸,营造速生丰产林,走林纸一体化发展道路,是我国发展现代造纸工业和林业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河南省林浆造纸工业发展迅速,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林纸企业原料的需求量在全省现有杨树、松类资源的生产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正常生产需求,不得不到山东、湖北、安徽等省采购造纸木质原料。由此可见,河南省只有推进造纸原料林基地建设,走“林纸一体化”的道路,才能减少进口依赖,缓解原材料瓶颈,提升造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河南造纸工业结构调整
调整造纸原料结构,形成多浆种协调发展的格局。造纸工业属纤维资源约束性行业,原料结构决定了纸业产品品种及发展方向。河南造纸工业要加快调整造纸原料结构,大力发展木浆,适度发展草浆、废纸浆,积极跟踪非纤维造纸技术,形成多浆种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中、低档产品协调发展,适应多元化消费市场需求。合理兼顾产品品种,既要发展传统的包装用纸及文化用纸,又要发挥地方优势,生产工业用纸及特种纸,逐步提高高档纸及纸板在全省造纸产品中的比重。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也不要单纯为了企业发展,再建设能耗高、污染严重的生产线,坚决避免过剩投资和重复建设。
3.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造纸工业增长方式转变
近年来,河南省的节能减排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造纸发达国家相比,单位产值、产品水耗能耗、主要设备能源效率、污染物排放指标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手段,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采用先进技术装备以及加强防污治污管理等具体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格控制环境污染,改变多年来的“两高一资”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所有新上项目都要按照国家和地方对造纸行业的最新标准,严格实行“三同时”原则。对原有老企业,也要按新标准要求实现达标排放。对环保、排污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淘汰落后生产模式,加速转型升级为大型企业腾出市场空间。
4.采用高新科技,促进造纸工业升级
依靠高新科技实现造纸行业产业升级、促进造纸产品的更新换代是造纸行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之一。对造纸企业来说,如何进行技术改造,决定着未来的市场地位。目前已是实施技术改造的最好时机,也是企业选择未来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要积极采用高新科技,优化技术结构,促进造纸工业升级。鼓励制浆向高得率、低污染以至无污染方向发展,重点支持深度脱木素连续蒸煮、无元素氯和全无氯漂白、高得率制浆等新技术应用。鼓励造纸朝高速、宽幅、连续化、自动化方向发展,重点支持低定量、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的新技术应用。鼓励节水、节能的工艺和设备应用,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
5.依托资源状况及环保容量,优化区域布局
造纸工业属于纤维资源约束型行业,对纤维原料的依赖性很高。河南省造纸工业发展应依据全省各区域麦草、龙须草、红麻及废纸、速生杨等纤维原料资源状况,水资源状况、市场需求状况及环保容量等条件,优化区域布局,以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根据各流域的污染负荷控制总量及充分利用国家对各流域污染治理资金投入的优惠政策,在省内黄河、海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合理部署新建、扩建制浆造纸的重点项目。原则上同一地区不再重复建设同一类型的大型制浆造纸项目。
6.用好用活振兴造纸行业的有关政策,促进河南造纸工业发展
《轻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有关造纸行业的政策措施,主要是以“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双管齐下。在资金扶持方面,包括收储、贷款、贴息和税收优惠,例如:提高纸张出口退税率,对自主品牌出口的企业给予出口退税、所得税等政策上的优惠,取消资源性原料的进口关税,提高资源性材料的出口关税,减低关键装备和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缓解企业压力;调整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再生资源增值税;设立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和高新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促进造纸工业振兴;运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类资金,加大对造纸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行业标准制定、知识产权服务等支持;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造纸企业生产经营性流动资金的支持力度,切实解决造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等[2]。以上这些措施将直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利于解决企业的经济困境。河南要用好用活这些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造纸工业尽快走出危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轨道。
(作者:郭小燕,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