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远:多策推进乡村振兴

2018-07-02   来源:《河南日报》2018年6月30日 理论版   点击量:2722
【字体:

编者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对我国城乡关系的准确研判和重大部署。在这个过程中,推进乡村振兴要特别注重处理好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我省“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六项重点任务之一。两者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内涵有哪些,以及如何从机制上保障、促进融合发展?为此,我们特请专家一一解读。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力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同步协调发展,小康社会才能如期全面建成,现代化建设才能早日实现。

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要把乡村产业纳入城乡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之中,逐步实现城乡产业的对接连接错位互补发展,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为此,必须树立“今日的城市经济业态,就是明天的农村经济业态”的发展理念,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以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业态升级。

农业产业业态的升级,要主动对接城市经济的辐射,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促进城市的现代物流、电商、休闲旅游等产业在乡村合理布局,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农业发展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推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

当前,城乡要素正在从单向流动转向双向互动,将促进城乡之间各种资源要素按照市场价值规律进行合理配置,将为乡村振兴的实施创造公平的市场条件和有利的发展环境,进而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实现城乡要素双向融合互动和优化配置的关键在于促进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乡。为此,一要引导工商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将更多的城市金融资本投入到乡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和生态环境改善之中。二要重点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领群众落实好关键技术,全面提升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三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专家学者、医生教师等技能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同时,鼓励农村人才回流,支持农村青年和妇女创业以及大学生回乡创业。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业已具备了城市反哺农村的能力;同时,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客观上也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向乡村地区倾斜,由“城市偏向”转向“乡村侧重”,这些基础设施不仅要包括道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更要包括村内道路建设、自来水供给、污水处理、河道治理、垃圾收集处理、改厕、路灯亮化、公共交通、有线电视等生活性基础设施,力求做到“无缝对接”、互联互通,让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的成果。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应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推动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抓重点主要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补短板主要是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促进农民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强弱项主要是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共建共治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目的之一都是要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对宜居环境的追求。但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治理上,城乡二元化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对城镇生态建设的重视和对乡村生态建设的忽视。

为此,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着力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筑牢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生态屏障。⑩4

    (作者单位:省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

责任编辑:赵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