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 举办“2024豫台大禹文化交流研讨会”
2024年12月4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民革郑州市委会以及台北市夏氏宗亲会共同主办的“2024豫台大禹文化交流研讨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出席此次研讨会的领导和嘉宾包括民革河南省委会二级巡视员钱新建、民革郑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周朝晖、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所长李立新、台北夏氏宗亲会荣誉会长夏德威等。来自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古建研究院、台北市夏氏宗亲会等专家学者和夏氏宗亲,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我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教授宋朝丽、副教授陈智勇、助理研究员尹松鹏、马培红,《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副研究员李玲玲,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高丽扬等,参加了会议并分别作研讨交流。
会议由民革郑州市委会秘书长李志学和台北市夏氏宗亲会秘书长夏雷共同主持。开幕式上,李立新所长代表主办方致辞,指出大禹文化在中华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大禹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夏姓文化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认识自己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承的途径,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纽带。研究大禹文化和夏姓文化意义重大。
会上,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向台北夏氏宗亲会赠送了两套图书《根缘——中原姓氏》。这套图书简要介绍了起源于河南的78个大姓,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还蕴含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基因密码。
在学术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大禹文化和夏姓文化,从文化旅游、题记碑刻、文化遗产、考古发掘、品牌塑造等多个角度展开研讨。李立新从出自姒姓、大禹之后的夏氏是中华夏氏主根主脉,论及大禹治水的史实以及大禹的功绩和河南的遗迹;宋朝丽从文化基因角度探究大禹文化发展;陈智勇从中华民族共同体角度体现大禹文化的凝聚力;尹松鹏从治水过程与区域理解大禹治水功绩;马培红从新质生产力角度分享了数字技术助力大禹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路径。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在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深厚积累,也助推了两岸同胞的沟通和理解,为明年线下的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供稿: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 马培红
责任编辑: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