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许由文化研讨会暨2008年许氏箕山祭祖活动侧记
2008-07-23
来源: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
作者:齐航福
【字体:大 中 小】
许氏宗亲许由庙祭拜留影 |
与会专家欣赏少林武术表演 |
与会专家学者和部分许氏宗亲合影留言. |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发言 |
张新斌所长、李立新副所长与王道生会长合影留念 |
许氏宗亲祭拜盛况 |
2008年7月10日至12日,“全国许由文化研讨会暨2008年许氏箕山祭祖活动”在许由故里河南省登封市举行。
10日下午,与会代表陆续下榻登封武林泉大酒店,会议报到。当晚17点30分,便召开了“许氏箕山祭祖预备会”。
11日上午,与会专家与许氏宗亲们一起登临箕山之巅,参观许由墓。箕山,位于颍水之滨,其北面与巍巍嵩岳相望,实乃一风水宝地。因其山形如簸箕状,故得名箕山。山上有许由墓,故又名许由山。许由隐居箕山,死后葬于此。《史记•伯夷传》中有“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之语,这证明当年司马迁曾亲临箕山,并看到过许由墓。拜谒完许由墓,全体与会宗亲来到箕山许由庙,参加祭祖典礼。鼓乐声起,祭祖典礼宣告开始。主礼嘉宾就位,与祭者就位,全体肃立。在这隆重庄严的气氛中,上香、献花、献酌……向始祖三鞠躬,许氏宗亲表达着自己对先祖无限的哀思和敬仰!
11日下午,“全国许由文化研讨会”在武林泉大酒店二楼会议室召开。这次大会是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科学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郑州大学、《中华姓氏》杂志社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国内最著名的姓氏与文史研究专家何光岳和袁义达先生。来自香港、湖南、山西、河南等地的许氏宗亲40余人也列席了会议。参加这次研讨会的还有登封市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王书军先生、市人大常委副主任阎新生先生、市政协副主席常兴文先生、登封市老领导宫寅、李书祥、刘圈,以及宣传部、文物局、史志办、旅游局、东金店乡政府的领导,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
会议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文史姓氏研究专家张新斌先生主持。张先生首先回顾了以往各届许由文化研讨会的盛况,他说登封在许由文化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相信本次大会必将更好地推动许由文化的发扬光大!
随后,登封市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王书军先生致欢迎词。他代表登封市委、市政府,代表登封人民向与会代表能莅临本次大会表示感谢,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河南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会长王道生先生作了大会的主题报告。王会长说,为了寻访许由圣迹,弘扬谦让美德,2007年11月12日——2008年5月21日,他先后亲自奔赴山西省平陆县、临汾市、左权县、襄汾县,江苏省沛县,浙江省临安市,山东省莘县、枣庄市薛城区、市中区、青州市,安徽省巢湖市,河南省汝州市、禹州市、郾陵县、范县、许昌县、登封市,河北省行唐县7省18个县(市、区),行程多达7000多公里。与此同时,还用电话联络方式,对四川省营山县,山东省莒县进行了调查与咨询。对有关许由、巢父在上述各地的史志文献,文物遗迹进行了一次有史以来,最为广泛、深入、全面的寻访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成果十分丰硕。此次许由圣迹大寻访活动,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是亲自深入到各有关市(县、区)地方史志办公室、档案馆,重点查阅明、清时期方志中记载的有关许由、巢父的古迹遗址、诗文、碑记等内容。整个寻访过程,共查阅明、清、民国时期以及当代的方志60部500余卷,复印相关文献资料300多页。二是根据方志上的历史记载,在各地方志、文史专家陪同下,乘车或步行直接深入到各地有关许由、巢父的文物遗迹(址)处,实地查看,寻访当地古稀老人座谈,拍摄照片。或委托其协助查阅复印当地有关许由史迹记载、方志文献(这些地方基本上已无文物遗迹)。此次广泛深入的大寻访结果显示,上述各地,有关许由、巢父的方志文献记载多达200多条目,有相关踪迹(址)的47处。其中主要有箕山7座(登封、平陆、襄汾、左权、沛县、行唐、青州),另有四川营山和山东莒县两座箕山与许由无关;许由洗耳泉(台、池、河、溪)12处,除禹州洗耳台、襄汾洗耳河已不存在外,其余洗耳泉(河、池、溪)依然水流潺潺;颍河两条:一是发源于登封的颍河,二是河北行唐的颍水;挂瓢崖(树)的遗址有3处;许由庙或称巢父祠(洞)的文物遗迹(址)有12处,这12处中只有登封箕山上还保存有许由庙(汉代建,明清修),其余十一处都仅有文献记载和部分遗迹(址)了;许由冢(墓)6座,这六座冢(墓)除登封、鄢陵、平陆沿存外,其他三座仅有文献记载而没有实物;因许由和洗耳故事而得名的村(寨、路)有8处。
王道生会长对此次大寻访活动的收获归纳为以下五点:一是对许由其人、其事、其遗迹(址)在全国各地有关文献中的记载和实地遗存的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的掌握,为进一步开展对许由与许氏文化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通过实地寻访,有效的纠正了个别史志文献上有关许由的记载的错误与缺失,对许由、巢父的文物遗迹(址)有了更准确的把握。三是进一步认识并了解了许由辞尧禅让、洗耳归隐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华中、晋南、华北平原、黄淮平原10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广泛深入的影响,以及历代人们对许由谦让高风的推崇赞颂。同时也基本理清了许由、巢父的活动范围。四是进一步证明了研究会集十年之力所研究得出的“历史上确有许由其人、许由是许姓的开姓始祖、许由是阳城槐里即今登封箕山人、许由与许国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这四点研究结论是基本正确的,可以信赖的,把许由作为许姓开姓始祖既是历史的真实,也是许氏家族的骄傲与自豪。五是对有关市县欲研究弘扬许由精神,打造许由历史文化品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启发和带动作用。
王会长最后深情地说,他之所以不惧严冬寒冷,克服各种困难远赴数千里去踏寻许由圣迹,就是为了“还历史一个真实,给许氏一个明白”!
王会长的报告赢得了与会专家与许氏宗亲的热烈掌声。围绕着这份报告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专家们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河南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姓氏研究专家李立新博士首先发言。李博士发言题目是《许由文化表象背后的历史真实》,他说,司马迁为了撰写《史记》一书,二十岁就开始 “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并曾亲自登临今登封箕山,探访许由冢,这些实地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都被写入《史记》之中。顾炎武历经20余年遍游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开创了一种新的治学门径,著成《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等名著。上述两例说明实地踏访、游历采风是一种行之有效、可资效法的治史方法,许多难解的历史疑案在当地往往存有书本之外的答案。所以王道生会长实地探寻许由文化的作法值得推许,他孜孜以求、认真不苟的求道精神值得嘉许。李博士说,通览王道生会长的寻访成果,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其一、众多的许由遗迹遗物和故事传说地可分为三大区域,每个区域各有其历史依托与支撑;其二、全国众多的许由故里和隐居地只有登封一处符合历史的真实,其余均为晋皇甫谧《高士传》之后的附会;其三、各地的许由故里与隐居地传说,虽与史实相背,但由于由来已久,已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不必相互否定,可以共赢开发。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著名姓氏研究专家何光岳先生宣读了其论文《许由考》。文中指出,许由乃帝尧时人,居于阳城槐里,即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三十五里告成镇东面的阳城遗址。由于帝尧年老,遂避位让贤,想把帝位传给许由,而许由却坚辞不受,隐居于箕山。许由因此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高士,他还是许氏的始祖。何先生说,在先秦诸子的典籍中,有很多都记载有许由的典故。其最早之记载,见于《战国策•赵策三•郑同北见赵王》篇:郑同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关于禅让之事,《庄子•逍遥游》一书分析得较多,其文载:“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的回答则是“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老,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林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这是许由充分肯定尧帝已经只好天下,所以不愿意代尧为帝。此外,还有很多地方史志记载有许由的遗迹。在文章最后,何先生指出,与许由同时期的皋陶,亦作皋繇、咎繇,往往有人认为此人即为许由,误以二人为一人。在许由之后,历经夏商千余年,其后裔不显。直到武王灭商后,封许由后裔文叔于许,是为许国(在今河南许昌),子爵。许由乃许氏始祖,子孙遍布天下,人才辈出,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研究员、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姓氏研究专家袁义达先生宣读了《许姓历史和科学姓氏》一文。袁文主要讨论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中国人姓氏的历史;二、姓氏的科学价值;三、中国人姓氏数量;四、许氏的历史和分布。袁先生指出,当代许姓人口已经多达810万,占到总人口的0.63%,成为全国第26位大姓。目前许姓主要集中分布于广东、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福建六省,约占许姓总人口的48%。其次分布于浙江、河北、云南、四川和湖北四省。在文中小结部分,袁先生认为,中国姓氏的历史至少有5000年以上,而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姓氏,在我国只有20多年的历史,也是世界上最后一大块土地上对姓氏的研究。姓氏的科学文化研究业已成为当前我国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是宣传爱国主义、促进祖国统一、弘扬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几千年来,尤其是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华人的寻根活动一直没有中断过。“慎终追远、尊宗敬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寻根问祖、联宗睦亲”是龙的传人不解的情结。
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古史研究专家杨东晨先生发言说,河南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在1999年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就已经作出了“历史上确有许由其人、许由是许姓的开姓始祖、许由是阳城槐里即今登封箕山人、许由与许国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等四点结论。王道生会长近十年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辞辛苦跋涉7000多公里,对7省18县市许由的遗迹进行了调查,得到大量的文献以及第一手资料,从而再次证明10年前的会议结论是正确的。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以王会长为首的研究会全体同志表示祝贺!并对已经有四千三百多年悠久历史的许姓祖先许由,再作进一步地考论。随后,杨东晨先生宣读其论文《论尧时许由是许姓人的始祖》。杨文共分三部分,其中前两部分指出,许由与巢父有其人,从文献记载与专家们的研究看,二人约同代,许由年龄稍小些。许由被帝尧让位之事比巢父晚,而其传说却比巢父要早。第三部分则论述了吕文叔与许姓的关系,并于文末指出,作为有名、有字、有姓的许由,比吕文叔所封的许国要早约1255年,比许元公结亡国后得姓的许人则要早约1806年,故许由应是许姓人的最早得姓祖先,距今约有4300多年。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编审、河南省中原姓氏文化研究所所长、著名姓氏研究专家谢钧祥先生宣读了《许氏源流考》一文。文中,谢先生详细论述了许氏的起源、播迁、名人、郡望、堂号、堂联、族谱、辈字、遗迹等诸方面的问题。关于许氏起源,他指出,许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西汉史游所作《急就篇》列有许氏,唐代颜师古注曰:“许氏,许由之后也。”许氏来源有二:一支产生于我国上古时期,系以人名为氏,起源地在今天的河南登封,血缘始祖是帝尧时期的高士许由;一支则源于姜姓,形成于我国战国时期,系以国名为氏,起源地在今天的河南许昌、鲁山,血缘始祖是西周许国开国国君姜文叔。文末,谢先生指出,许氏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在满、黎、瑶、彝等少数民族中也有许姓人。许姓分布很广,其中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和浙江等省较多,这7省的许姓约占到全国汉族许姓人口的55%。2007年4月25日新华社电报道的公安部户籍人口统计排出的我国最新的“位列前100名的姓氏”,将许姓列为我国第26大姓。
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大河报》专栏作家、姓氏研究专家陈建魁先生认为王道生会长的报告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但是他同时指出,研究许由必须充分重视正史中的资料。其原因在于:《二十五史》(《史记》除外)都是官修史书,其编撰者都是著名史家,在史料的甄别方面比较精细,而且官修史书与地方利益、地方知名度等少有纠葛,所以《二十五史》中的观点应该比较客观。《二十五史》的官方性,《二十五史》编纂者脱离地方利益,以及《二十五史》史家卓越的史才、史德、史识,决定了《二十五史》中关于许由遗迹所在地观点的主流性和权威性。以许由、箕山等为查询词,陈先生在《二十五史》中找到了多篇相关文章。根据这些,陈先生认为,结合当前许由众多遗迹,《二十五史》中有关许由遗迹可分为三大区域。这三大区域中,登封箕山的记载比较早、比较多,而且历代不绝,相比起来,其他地方或提到的时间较晚(许多在《清史稿》中才开始提到),或压根没有提到。所以,只有登封的箕山才可能是许由隐居的箕山。
河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著名姓氏研究专家李乔先生对《全国许由圣迹大寻访活动纪实》(以下简称《纪实》)发表了自己看法。他说王道生会长不辞辛苦,跋涉数省,通过半年多、行程达3000多公里的实地考察,获得了不少许由遗迹的第一手资料,编成的《纪实》是迄今为止关于许由遗迹最为全面的资料汇编,很有价值。不过,他也指出《纪实》也有个别遗漏,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根据文献记载,湖北当阳,山西洪洞、黎城等地亦有许由胜迹。《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湖广通志》均记载湖北当阳有许由山,《明一统志》记载:“许由山,在当阳县东一十里。相传许由隐此,下有洗耳溪。”《湖广通志》亦说:“许由山,县(注:当阳县)东十里。相传许由隐此,下有洗耳溪。”《山西通志》称许由曾隐居山西洪洞县九箕山,“九箕山,在县(注:洪洞县)东十三里……相传许由隐此,下有洗耳泉、弃瓢池遗址。”《山西通志》还记载黎城县箕山有许由墓,“箕山,在县(注:黎城县)北八十里彭庄,许由墓在晒布崖下”。他还综合有关文献资料指出,在所有关于许由的遗迹中,无疑登封的许由遗迹影响最大。主要表现在,一、不少文献在介绍外地许由遗迹的同时,都提到登封的遗迹,如,《明一统志》在洪洞县“许由墓”下有“又,河南登封县箕山亦有许由塚”,于行唐县“箕山”下有“又,河南(注:明登封属河南府)、平阳二府皆有箕山,山上亦有由墓”,《山西通志》在平陆县“陶唐许由墓”下有“洛州阳城郡阳城县有许由墓”等;二、有的文献对一些许由遗迹存有疑问,如,《明一通志》在当阳县“许由山”下有这样的按语,“许由隐箕山,而此亦以许由名,不知何据?”《湖广通志》怀疑许由山可能是附会,“许由隐箕山,而此亦以许由名,不知何据?大率皆附会也。”三、不少文献明确指出一些许由遗迹与许由无关,许由遗迹当在登封,如,《元和郡县志》辽山县“箕山”下所加按语肯定地说:“司马迁曰,余登箕山,上有许由冢,则在今洛州阳城县,不当在此。”《浙江通志》昌化县“许由庙”所加按语说:“许由所隐箕山在河南登封县,兹昌化山名偶同,遂多傅会,未足信也。”《山西通志》在辽州“箕山”下征引史志有关记载后指出“山西诸志多涉傅(附)会”;洪洞县“九箕山”下的按语则认为此山当与箕子有关,“晋箕山当属箕氏邑。《路史》:'崇,春秋之箕崇小国,赵穿侵崇者,非崇侯国。’”
郑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中原文献站长赵长海先生已数次来登封,对登封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来许由墓是首次,恰好赶上箕山庙会。因此,赵先生建议我们应该对此地的庙会也作研究,可以和许由文化作对比研究。研究许由,文献是基础,但民间文化也很重要。最后,他指出,许由文化不仅是隐士文化,而且是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们的发言赢得了与会嘉宾的阵阵掌声……
随后,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河南地方史研究室主任齐航福宣读会议纪要,专家们就一下问题达成共识:
一、许姓始祖许由为尧舜之师,他以辞尧禅让、隐居箕山、挂瓢洗耳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隐士,被誉为隐士鼻祖。许由拒绝荣禄、谦让隐退的高风亮节,对中国隐士文化乃至道家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部分。从许由开始形成的隐士之思想、志趣和情怀,如谦让为大、不慕荣利,厌恶官场、回归自然,鄙弃功名、甘于淡泊,悠游山水、忘情诗书,躬身劳作、体验艰辛,等等,受到历代知识分子的推崇和追求,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
二、经过艰苦寻访探查,发现全国各地拥有许由的遗迹遗物、民间传说、史志记载的地方很多,计有登封、平陆、襄汾、左权、沛县、行唐、青州、临安、巢湖等地的箕山9座,登封、行唐颍水两条,登封、禹州、汝州、平陆、襄汾、枣庄市薛城区、市中区、青州、巢湖、左权、行唐、临安等地的许由洗耳泉(台、池、河、溪、滩)12处,登封、许昌、左权的挂瓢崖(树)遗址3处,登封、鄢陵、禹州、许昌、汝州、襄汾、行唐、巢湖、左权等地的许由庙(洞)或称巢父祠(洞、井)的文物遗迹12处,登封、鄢陵、微山、平陆、行唐等地的许由冢(墓)、巢父墓7座,登封、鄢陵、行唐、汝州、许昌、巢湖、左权等地因许由而得名的村(寨、路)8处。这些情况反映了许由在中国文化史上拥有崇高的威望和巨大的影响力。
三、全国各地众多的许由遗迹遗物和故事传说地可分为三大区域。一是嵩山颍水区。包括登封、许昌、鄢陵、汝州、禹州,这里是中国古史传说时代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地带,夏后氏集团的主要活动区域。二是晋南冀西区。包括山西的平陆、襄汾、左权,以及河北的行唐,这一区域是陶唐氏可能兴起和建都之地。三是东部沿海区。包括江苏的沛县,山东的微山、枣庄、青州,河南的范县,安徽的巢湖,浙江的临安,这一地区是有虞氏集团和东夷集团的主要活动区域。说明每个大的区域有关许由传说都有其历史文化依托与支撑。
四、各地关于许由的史志记载与民间传说均出自晋皇甫谧《高士传》,史志记载都比较晚近。登封关于许由的记载不仅时间最早,相关记载最多,记载地点确切,而且和全国其他有许由传说的的地方相比,只有登封可以把中岳、箕山、颍水、阳城、槐里这些有关许由故里和隐居地的地点全部联系在一起、贯通于一处。可见全国众多的许由故里和隐居地只有登封一处符合历史的真实,其余均为后世的附会。
五、登封以外各地的许由故里与隐居地传说,虽与史实相背,但由于由来已久,已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不必相互否定,可以共赢开发。只要对各地的寻根谒祖、文化发展、旅游开发有利,都应得到鼓励和支持。
纪要通过后,研究会与宗亲代表团互赠纪念品。在掌声和笑声之中,本次大会圆满结束。
“规模小、份量重”,“时间短、影响大”,这是主持人张新斌先生对本次大会的精辟概括。张先生简短精辟的概括更是博得了与会专家和徐氏宗亲们的热烈掌声。这热烈的掌声表明大家对本次“全国许由文化研讨会暨2008年许氏箕山祭祖活动”的充分认可。
会议期间,代表们还欣赏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典为自然实景演出。选址在距少林寺不远的少室山待仙谷,占地600亩,谷内有小桥、溪水和树林等。整台演出共包括《水乐》、《光乐》、《风乐》、《石乐》四个乐章,以禅宗文化和少林武术为底蕴,动静结合,音画一体,充分展示出中国文化的和谐意境。峡谷之中,山林清泉之侧,若隐若现的古刹禅院之旁,数百名少林僧侣的现场唱颂,春夏秋冬的景观变幻,把观众带进了一个绝对美轮美奂的境地,给人们内心以洗礼。翌日,怀着别样的心情,代表们来到了久负盛名的少林寺,带着昨日的震撼重新瞻仰着这天下第一名刹。
“登中岳嵩山,访名刹少林,游许由故里。”这是登封箕山开发宣传主题口号,或许也可以作为本次全国许由文化研讨会暨2008年许氏箕山祭祖活动的结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