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在第二十次全国社科院图书馆馆长协作会议暨社科智库大数据平台建设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2016-11-17
来源:文献信息中心
作者:王超
【字体:大 中 小】
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
今天的主旨演讲,我想就大数据在社科领域的应用、我院文献资源建设的困境与解决办法、新型智库建设规律的探索、如何提升智库的影响力以及馆藏文献资源的发掘与利用等介绍一下我们的思路和做法,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数据源视角下大数据在社科研究中的应用
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指导方针,这毫无疑问,为社会科学研究打开了“另一扇窗子”。展望未来,在社科研究中运用好大数据,不但可以提高社科研究者的研究能力,还能开启社科研究新局面。大数据的运用还将进一步推动学术技术分析服务、数据服务的发展。传统承担文献资料服务和普通信息服务的图书馆、情报服务机构等将向数据委托服务、计算分析服务转型。
2、现有大数据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迄今为止的大数据的成功应用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具体工作领域,人文社科研究能否通过主动对接这场数据革命、敏锐抓住机遇、实现数据转向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重大课题。随着高性能计算机、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流程的不断优化,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终将不会成为问题。真正会制约或者成为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瓶颈的有两个环节:一是数据收集和提取的合法性,数据隐私的保护和数据隐私应用之间的权衡。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对于用户隐私应当如何保护、商业规则应当如何制定、触犯用户的隐私权应当如何惩治、法律规范应当如何制定等等一系列管理问题都大大滞后于大数据的发展速度。可以预计的是,尽管大数据技术层面的应用可以无限广阔,但是由于受到数据采集的限制,能够用于商业应用、服务于人们的数据要远远小于理论上大数据能够采集和处理的数据。数据源头的采集受限将大大限制大数据的商业应用。二是大数据发挥协同效应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达成竞争与合作的平衡。如果没有对整体产业链的宏观把握,单个企业仅仅基于自己掌握的独立数据,无法了解产业链各个环节数据之间的关系,对消费者做出的判断和影响也十分有限。在很多情况下,这些需要共享信息的企业之间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同时存在,企业在共享数据之前,需要权衡利弊、避免在共享数据的同时丧失了其竞争优势。此外,当很多商家合作起来,很容易形成卖家同盟而导致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失,影响到竞争的公平性。
大数据最具有想象力的发展方向是将不同的行业的数据整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立体的数据绘图,力图从系统的角度了解并重塑用户需求。然而,交叉行业数据共享需要平衡太多企业的利益关系,如果没有中立的第三方机构出面,协调所有参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制定数据共性及应用的规则,将大大限制大数据的用武之地。权威第三方中立机构的缺乏将制约大数据发挥出其最大的潜力。
3、从控制力角度对数据源的分类。在现有的大数据应用环境中对数据源的掌控一直是大数据建设的关键问题和核心竞争力。在大数据环境中的数据源是包含数据产生和采集环境及流程全过程的一个统称。因此,从数据源来分析大数据在社科领域研究的应用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通过对数据源的分级,我们能够更清晰研究人员在大数据模型建立过程中的自身优势和面临的困难,依此来总结社科研究大数据应用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方案指导。
4、根据不同数据源的大数据实施建议。大数据是计算机普及、互联网发展、各行业数据化之后量变到质变的产物。大数据的本质不在于它的大,而在于它角度多采样全。通过多维的、多角度的数据来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大数据最大的特点。在大数据环境你可以忽略你拥有的数据,但你却绝不可能分析你没有的数据。现在存储成本直线下降,廉价乃至免费的大数据存储服务随处可见,非结构化或是半结构化的数据存储服务允许你把原始数据先存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付费把结构化的数据提取出来。最新的数据建设手段是把所有的数据存储于一处,建立数据水库一样的大存储,在提取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才把数据结构化。因此在大数据建设之初成立一个专门和中立的数据部门来建设覆盖全部数据的采集存储数据中心,从数据权限上打破数据管理的壁垒,达到数据的互联互通是新建大数据项目应该考虑的方式。需要认识到大数据的数仓是个长期的高投入慢回报的动态项目,需要做一个长期的规划,以一个课题或者项目为服务目标,细化需求,结合能协调的数据资源来规划一个具体的高数据权限的大数据分析平台。
二、我院文献资源建设的困境与解决办法
文献资源建设是社科研究的基础,知识创新的源泉。多年来在多个时期院领导的长期关注、重点投入,多位专家学者积极提供,院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长期以来的精心访求、持续积累,现已经形成了以收藏、整理、开发、利用河南地方性研究文献为主要宗旨,以善本书为珍品、线装书为主干、丛书为特色、普通图书为基础,加之千余种报刊杂志为辅助的学科多样、门类齐全、积淀厚重、藏品丰富、特质明显且颇具史料价值、学术价值、研究价值和典藏价值的文献资源体系。文献信息中心自建九个馆藏书目数据库,购置了十个社科研究全文数据库和电子图书;已建成办公区(无线网全覆盖)、家属区局域网,互联网百兆光纤接入,实现了馆藏书目数字化,文献信息网络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型智库建设的推进,我院文献资源建设、信息化的投入远不能满足社科研究的需要。在没有新增经费投入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服务好科研,尽可能的满足科研需要,今年元月我们就数字图书馆建设、学术资源数据库合作与共享、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先后对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部、中国社科院图书馆(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进行了考察和交流,考察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考察成果的实施,缓解了科研工作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1、国家图书馆馆藏图书3000多万册,其中古籍善本200多万册。做为国家藏书机构,国家图书馆还依法接收国内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国家图书馆是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国家图书馆拥有数量众多的国内外学术资源数据库,数据库达310个,其中相当数量可远程访问。国家图书馆为国家公共图书馆,其所有文献资源、数字资源面向全社会开放。
2、与国家图书馆建立学术资源数据库共享机制,最大可能地为我院社科研究提供最优质的学术资源。我们为科研人员办理了“国家图书馆读者卡”(凭二代身份证)。通过读者卡号远程登录国家图书馆门户网站,科研人员可共享国家图书馆中文数据库130个,外文数据库55个,其内容涵盖电子图书、全文期刊、电子报纸、学位/会议论文、专利/标准、数值事实、索引/文摘、古籍善本、工具书、音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源在线服务,这就缓解了我院学术资源数据库不足的困境。
3、通过馆际互借、文献资源传递弥补我院馆藏纸质文献的不足。我们与国家图书馆建立馆际互借关系,为我院读者提供文献查询、文献传递服务。院内读者可向院文献信息中心提出文献传递的请求,文献信息中心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为我院科研人员解决在院图书馆无法解决的文献信息需求。
4、对我院文献资源建设的建议:我院图书馆馆藏图书46万册,每年10万元的购书经费仅能购进图书不足2000多种,这与国内每年近30万种图书的出版量相去甚远。在学术资源数据库建设方面,但由于经费所限,到目前为止我们仅有10种学术资源数据库。做为省级专业社科研究单位以及新型智库建设的需要,我院应在经费使用上着眼于建立综合文献资源长期保障体系,加大馆藏图书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学术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投入。庞大的数据信息积累达到一定规模,形成学术资源集群和学术研究大数据环境,通过专业化“处理”、“加工”、“挖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术资源的学术价值,这将为新知识的发现、为科学研究的深入进行提供有力支撑,将会成为我院科研创新的源泉。
三、对中原智库建设进行研究,探索新型智库建设规律
自中央提出“新型智库建设”的概念,尤其是《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正式印发以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作为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实体之一,积极探索智库建设的路径和方法,至今已做出了一些有益成果。为检验近年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专业化新型高端智库的建设成果,我们文献信息中心组织编撰了《创新发展中的中原智库》一书,全书共30万字,由河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书中回顾了近年来我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河南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努力建设专业化新型高端智库的历程;记录了我院广大干部职工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扎实推进省委省政府满意的高水平智库建设道路上所做的努力;展示了我院作为中原智库,在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总目标、让中原更加出彩方面提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创新发展中的中原智库》一书,立足中原智库建设,以开放的视野,多方位、多角度探讨新型智库建设的规律;以创新思维和理念对中原智库建设进行研究,采用图文并茂的风格,重要章节配有中英文摘要及相关照片,增强可读性,突出史料性,具有前瞻性,拥有可借鉴性,力求为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研究做出有益探索。在研究和撰稿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研读相关文献,讨论有关难题,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和责任感。参与撰稿的同志全力以赴,互相切磋,圆满地完成了初稿撰写、修改完善工作,彰显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智慧。
四、借力新媒体,提升中原智库影响力
我们文献信息中心承办院网站“中原智库”网、“中原智库”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原智库”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在充分运用新媒体展示河南省社科院形象,扩大中原智库影响力方面我们做了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结合我院学科布局和研究方向,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全面展示我院科研成果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着力宣传我院专家学者和全院整体风貌。随着文献信息数据的不断积聚、扩展与延伸,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播以及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等方面日显突出与重要,业已成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收藏、传递、利用和研究中心,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界重要的信息平台。
2、重大活动重点报道,形成宣传声势。例如,由我院主办、承办的第四届中原智库论坛、第十七次全国皮书年会、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论坛等重大学术会议,我们都是高度重视、认真准备、整合资源、拓展渠道、营造氛围、扩大声势。特别是这次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论坛期间,中原智库网站九个栏目共编写发布论坛有关信息42篇,77256字,中原智库微信公众号、微博合计编辑发布47篇,近50000字,其中,拍摄照片合计近1800张,两架摄像机共录制视频时长约600分钟,制作《智库在线》视频专访7个,其中包括了两位国际学者:区域研究协会《区域发展与政策研究》主编、萨塞克斯大学功勋荣誉教授、中国科学院客座教授、英国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Dunford,Michael(唐迈)及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圣安德鲁丝大学教授Maclennan,Duncan(邓肯);五位国内学界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董锁成,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陈耀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占仓研究员、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研究员。
为了活跃气氛,我们编发了8则图文并茂的论坛花絮。我们编辑发布的图文信息被国内十多家主流媒体转发或采用,其中包括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大河网等。由于我们的努力工作,确保了论坛信息全覆盖、准发布,扩大了论坛的影响力,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对外形象,提升了“中原智库”影响力和社会公众认可度。
3、“中原智库”的网上影响力获得了提高。智库是智慧的生产机构,是由精英组成的思想团队,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便捷的网络传播,使智库走向大众。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智库已不仅在幕后为某些群体服务,他们也通过新媒体将研究成果、科研信息和咨询报告进行发布,智库呈现越来越媒体化的趋势。“中原智库”在院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注重运用中原智库网站、中原智库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原智库官方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充分展示了河南省社科院的整体风貌、科研动态和学术成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今年4月,中国新媒体大数据权威平台——“清博指数”根据智库的网络关注度(微博讨论及官微粉丝数、微信相关文章及总阅读数等),全网推广度(网页、新闻、官方微博、微信等相关信息推广)和行业影响力(基于第三方评价)三大维度,通过全网数据采集和结构化处理对党政军智库、高校智库、社科院系统智库、民间智库四类主体智库的网络影响力进行定量评价,最新发布了我国《智库网络影响力排行榜》,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获得了全国地方社科院智库排名第2位(仅次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总排名第62位的骄人成绩。
什么是“清博指数”?清博大数据(前称新媒体指数)是中国新媒体大数据权威平台,世界互联网大会网络公益发起单位,现为国内最重要的舆情报告和软件供应商之一,国内制定各类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排行榜的权威机构,中宣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国资委、教育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万达集团、海尔集团等单位的媒介大数据合作者,团中央等部委,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万达、海尔等大型企业,腾讯、新浪、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公司的新媒体运营以清博新媒体指数为评价标准。
五、发掘利用馆藏资源,展示丰厚文献底蕴
我院文献信息中心现有藏书48万余册,其中中文图书39万册,外文图书11934册,报刊合订本70943册,珍贵善本书64种,880余册,甲骨片31枚。为各相关专业领域,尤其是文、史、哲、经、科、社、政、法等科研工作提供了基本、充实、必备、实用的文献资源。为更好的发掘利用馆藏资源,深入系统揭示馆藏珍贵古籍资源的概貌,总结半个世纪来院馆藏古籍文献资源建设成果,展示我院哲学人文社科研究丰厚的文献底蕴,我们2009年在对馆藏图书文献进行了大规模整理、规范化著录、编制文献检索和书目数据库基础上,整理编辑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古籍善本图录》(以下简称图录)。
《图录》所收录的善本古籍,一是运用文献学的方法,对馆藏文献进行重点筛选,选出版本价值高、史料代表性强的善本古籍馆藏作为《图录》的主体;在研究中国古籍刊刻方面具有较高价值。二是运用版本学方法,通过对所收馆藏文献特征的考查,确定版本,逐一编制目录索引,对馆藏精品之题名、编著者、版本、刻工、序跋、钤印、存佚进行全面揭示,再配合相应的书影,对古籍版本鉴定有较高的价值;三是《图录》的编制,依照目录学的方法进行,使《图录》形成一个体系完整、层次清晰、类分合理、方便检索图书,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图录》系统、翔实、准确、充分地揭示和报导了馆藏善本古籍,便利研究工作者查考检索;对于提高馆藏文献使用率,扩大我院的对外文化交流,提升我院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等均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从馆藏百余种珍贵古籍中还筛选整理了明抄本《中吴纪闻》和清抄本《图书便览》等善本古籍。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郭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