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 共谋特色农业
2010-10-28
来源:农村发展研究所
作者:hnassadmin
【字体:大 中 小】
大会会场全景 |
大会主席台 |
张锐院长致辞 |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农发所所长张晓山作报告 |
刘道兴副院长主持研讨会 |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特色农业内涵及“十二五”发展战略思考 |
科技部农村司巡视员、副司长曹一化:农业科技成果虚拟展示馆的背景和运行 |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巡视员、副司长张学俭:抓好水土保持促进特色农业发展 |
与会代表参观陕县二仙坡绿色果业山庄 |
“祝贺全国特色农业会议成功”的苹果 |
张锐院长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全国特色农业发展研讨会,是在喜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全面总结“十一五”农业发展经验、系统谋划“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战略的关键时刻,举行的一次旨在探讨如何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专题研讨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是要在“新、特、优”上下功夫,促进传统农业向优势特色产业转变。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河南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为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也是河南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必然选择。多年来,河南不仅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而且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根据资源优势、区位特点,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要求,积极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取得了显着成效,形成了一大批知名的特色农业品牌。张院长认为,这次研讨会将为我们更好地厘清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促进“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此次研讨会得到了学术界的积极响应,省内外20多家科研机构和大学的40多位专家学者踊跃撰文,就特色农业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发展的现状、前景以及对策等进行了研究。研讨会上,张红宇、曹一化、张学俭、张晓山、李福荣等领导和一些专家学者围绕特色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分别作了精彩报告或发言。专家们一致认为,发展特色农业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特色农业的关键时期,必须积极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实现大的跨越。三门峡市副市长张建峰、我院副院长刘道兴、中国社科院农发所所长助理杜志雄等分别主持了专题研讨会。
张红宇司长深入分析了32年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新时期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在报告中指出,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对农业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将不断促使农业由高产、高效向高产、高效、生态、安全转变。谈及特色农业的发展,他强调,必须以保粮食、调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方式为出发点,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加大政策支撑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大力培育新型农民。
张学俭副司长、曹一化副司长分别阐述了水土保持和科技服务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作用。张学俭提出要加快发展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增加经济效益的农产品,坚持治理成规模、特色成规模,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曹一化详细介绍了科技部农业科技虚拟展示馆的基本概念、建立背景、基本思路、预期目标、建设任务、服务功能和基本特征。
张晓山所长结合三门峡及陕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实践,剖析了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制度改革和发展趋势。他认为陕县特色农业的发展顺应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客观趋势,体现了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主流形态,是“家庭经营加社会化服务”和“两个转变”思想的有机结合,是本地农业农村资源禀赋与实际发展阶段的具体应用,也体现了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混合型、多样化模式的特点。
李福荣副司长在发言中指出,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缩小农业区域发展差距、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同时也是区域环境保护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快制定发展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学技术、壮大专业合作组织,推动特色农业向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科技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研讨会上,陕县副县长唐科峰介绍了陕县发展特色农业的情况,张清津、谢培秀、张天维、彭建强、戴旭宏、李典军、刘溢海、关付新、王景全等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山东、安徽、辽宁、河北、四川、湖北、河南等地特色农业发展的态势和路径,并对进一步发展我国特色农业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参加研讨会的领导、专家还深入陕县二仙坡绿色山庄和缘份果业陕县分公司进行了调研,在肯定陕县特色农业发展成绩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前瞻性、权威性、方向性的建议。
张晓山所长在总结研讨会时指出,这次研讨会立足实际,围绕特色农业的地位、作用、趋势和特性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探讨,开阔了与会人员的视野和思路,达到了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
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三门峡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也提高了陕县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执笔人:苗洁)(A)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