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勤娜:学习党的历史 补充精神钙片

2016-07-04    点击量:  2473   来源:文学研究所 陈勤娜
【字体: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甚至,“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6月20日至6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院在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举办的“两学一做”党员干部培训班。在这一周中,我们观看了党性教育专题片《信念的力量》,穿着红军服装,唱着红军歌曲,走了一次新县第一位党员王志仁同志当年投奔革命走过的“志仁小道”,参观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许世友将军故里、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纪念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将帅馆、李先念故居、黄麻起义馆、红田惨案遗址和列宁小学旧址,并且参与了农家的打糍粑和磨豆浆活动,还进一步熟悉了我院的多位领导同事。在这一周特别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有很多方面的收获:感受了大别山深处的山秀河美,呼吸了纯净新鲜的空气,体察了大别山区的民风民情,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加强了党性修养。然而最大的收获是,学习了党的相关历史知识,坚定了理想信念,补充了“精神钙片”。
  
  大别山南接长江,可威逼宁汉,北抵淮河,可俯瞰中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逐鹿中原的必争之地。然而,若是没有专门的研究,我们一般人,对于大别山的革命历史,还只是中学课本聊聊数语的简单介绍,空洞而呆板的资料,随着岁月的流逝,基本上已经了无印象。这次的学习,不仅知识资料丰富,而且教学方式多样,令人印象深刻,历久弥新。
  
  第一天是体验式教学,我们换上红军服装,唱着红军歌曲,走了一趟大山深处的“志仁小道”。王志仁同志是大别山干部学院所在地新县的第一位共产党员,鄂豫皖苏区我党最早的活动者和黄麻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该小道位于新县连康山景区内的一条沟涧之中,全程3.5公里,小道曲折蜿蜒,两边山林茂密,多次跨过溪涧,其中还有九龙潭和瀑布。当年王志仁就是通过这条秘密山路往返于新县县城从事地下活动。我们一行刚下车,就下起了雨,这雨虽然时大时小,但整整伴随我们一路。爬山途中,雨雾迷蒙,山路更加湿滑,特别是通过独木桥时,脚下一不小心就摔一个趔趄。一路下来,雨水汗水交织,虽然打着伞,衣服鞋子还是湿透了。这场雨让我们更真切地体会到当年我党活动的不易,内心不由升起对王志仁等早期革命同志的崇敬,可谓是一场革命的“洗礼”。
  
  第二天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纪念馆和革命博物馆时,讲解老师配合新科技的影像资料放映,让我们了解了大别山地区前后经历了四次革命辉煌时期,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动人诗篇:大别山的首度辉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先后爆发了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等100多次工农武装起义,逐步创建了以新集为首府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它与湘鄂西、湘鄂赣根据地互为犄角,同中央根据地遥相呼应。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后,主动发起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潢光战役,共歼敌6万余人,以新集为首府的鄂豫皖苏区达到鼎盛时期,根据地面积扩展到了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350万,主力红军45000余人,地方武装20余万,建立了3个市和27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成为我党在长江以北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根据地,也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根据地。大别山的二度辉煌是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艰苦转战3个省45个县,牵制国民党17万正规军,有力支援了红军的长征,鄂豫皖边游击区成为南方八省中面积最大的游击区,使红旗始终高高飘扬在大别山上。大别山的三度辉煌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五师在这里开辟了抗日战场,创建了豫鄂边抗日根据地,面积曾扩展到9万平方公里。大别山的四度辉煌是:1947年,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布署,刘邓大军在陈粟(陈毅、粟裕率的华东野战军)、陈谢大军(陈赓、谢富治率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的配合下,挥师南征,千里挺进大别山,建立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实现了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伟大历史转折,这里成为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战略转折地。
  
  然而这一周的学习,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让我们震憾于革命先烈的信念之坚定,并由此重塑了自己的信念。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今年是我党建党95周年,在我党历史上,在大别山革命老区,长时间、大规模的共党人深程度的流血牺牲,靠的就是这种信仰。信念具有让人勇往直前的力量,让人英勇无畏的精神!
  
  从纵向来看,大别山的革命历史,持续时间悠远绵长,从1921年董必武同志在大别山区点燃革命的星火,揭开革命的序幕,渐成燎原之势,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长达28年的时间,前后四度辉煌,红旗始终不倒。土地革命时期、游击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的革命之火始终熊熊燃烧,虽多次经历敌人疯狂的反扑镇压,始终坚持革命的道路和方向。
  
  从横向来看,在大别山根据地,参与的人数众多,牺牲的人口比例惊人。据资料介绍,在大别山根据地,战争年代有200多万人投身革命,近100万人为国捐躯。其中金寨人民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输送了10万英雄儿女,当时的金寨总人口仅有25万人,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2人为革命牺牲。解放后,查明证实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1万人,占全省总数的五分之一。常常有一家之中,出现多名英烈的情况,如黄麻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戴克敏全家2代人中,有14人参加革命,其中有11人为革命英勇献身,2人病逝在工作岗位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红25军军长、政委吴焕先(河南新县人),其父亲、哥哥、嫂子、侄女等5人同时被敌人杀害。“家家有烈士,户户有红军,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这是大别山人民巨大革命奉献的证明。
  
  从具体的个人情况来看,这些革命前辈付出的努力之大,受到的迫害之深,令人动容。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长达数十年骨肉离散屡见不鲜,被敌人抓捕后的伤害悲壮惨烈,让人不忍听闻。金寨党组织的创始人、立夏节起义的组织者詹谷堂,1929年9月被捕后,被敌人3次用铁丝穿胳膊游街、5次深夜陪斩,但他都是挺起胸膛,高呼“共产党万岁”;河南新县赤卫队大队长程儒香被捕后,在敌人残忍地割去他的舌头后,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忍者钻心的剧痛,把满口的鲜血一下子吐到刽子手的脸上;湖北省黄冈县的晏春山被人们誉为“大别山的江姐”。1935年5月,由于坏人的告密,晏春山不幸被捕。敌人把晏春山带到郭家河敌军团部,进行审讯和拷打,灌辣椒水、上压杆、钉竹签、烙铁烧,无所不用其极。然而,晏春山却坚贞不屈,丝毫没有暴露组织的任何情况。
  
  大别山革命先烈坚信,自己追求的理想,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努力,一代又一代人的流血牺牲,一定能够实现。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我党的历史,正确认识了历史规律,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补充了精神钙片。所以非常感谢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们的心中今后永远亮着信念的明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迷茫,不彷徨,虔诚执着,追求共产主义理想。
  
  

责任编辑:赵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陈勤娜:学习党的历史 补充精神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