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的历史趋势

2016-09-18    点击量:  1730   来源:《区域经济评论》2016年第5期   作者:张占仓
【字体:

    摘要:作为经贸与人文交往源远流长的中英两国来说,已经历史性地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合作,成功开辟大国之间深度合作的“黄金时代”,顺应发展趋势,中英两国要在高等教育领域、研发领域、金融领域、社会管理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域发展理论、乡村建设、公共医疗制度、航空城建设、大学科技园、高技术园区、文化创意等领域,顺势而为开展深度合作。
  
  关键词:中英合作;“一带一路”;历史趋势
  
  
  
  由中国基于合作共赢理念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愿景,也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历史性选择。这一重大战略一经提出,就受到亚欧国家的积极支持,许多国家参与。作为经贸与人文交往源远流长的中英两国来说,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情,进一步认清各自发展需要的国情,顺应普通百姓期望深度合作的民情,按照2015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时双方共同开辟的中英合作“黄金时代”政治架构,努力推进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一、中国持续发展需要全方位的国际战略空间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十年来首度访英,受到全球舆论高度关注。访英期间,既有皇家礼仪的盛大华章,从坐皇家马车、住白金汉宫中可见一斑;亦有双边合作的累累硕果,中英签署了高达400亿英镑的项目大单,签署的项目涉及中方多家企业,包括中广核、中投公司、中船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海航集团、中信集团等,这些企业顺利“走出去”,对提高中国企业竞争力、影响力意义重大;更有中英“利益共同体”步入“黄金时代”的新跨越,双方共同发布《关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对近年来中英关系所取得积极进展做出总结,宣布中英将共同致力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从此,中英关系从过去快速发展的黄金10年,进入全球高度关注的“黄金时代”。
  
  中英合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发起,旨在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资源调控能力;“一带一路”战略合作方案,也是中国提出,目的是为中国和平融入全球提供载体。这两个重大战略都是中国未来在国际舞台上扩大发展空间的具体路线图。然而,它们如果得不到世界其他国家的积极响应,就无法变成现实。在中国提出的这些重大战略问题上,英国给予了大力支持。其中,在亚投行创始成员国问题上,英国是第一个申请加入的欧洲发达国家,正是因为英国的“带头”加入,欧洲国家才掀起了申请加入亚投行的热潮,使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赢得战略先机,显示出发展活力。对于“一带一路”战略,英国也表达了积极态度。在2015年10月中英发表的联合宣言中,英国表示对中方“一带一路”倡议和英方基础设施升级投资计划及“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开展合作抱有浓厚兴趣。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努力,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一步发展需要高端的核心技术以及完善一流的金融服务,恰好这也是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的英国所拥有的资源和优势。中英之间的合作已经超越简单的贸易关系,上升到了资本合作层面,达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这既是中英关系升级换代的表现,也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注入勃勃生机。中英关系从贸易关系发展到资本关系的转变也正好契合了两国经济与战略转型的历史需求:中国已经是资本富余国家,2014年成为资本净输出国,需要寻找更好的投资地,也就是中国需要弥补自己的金融短板,在现代金融领域探索发展成长之路;而英国需要重振一些传统工业中心,升级基础设施和一些传统制造业,中国的富余资本恰好可以补充英国的缺口。从两国战略合作的项目,包括电信、基础设施等,这些在一般国家看起来比较敏感的行业,英国毫不犹豫引入中国资本进行合作,表现出一个全球最开放经济体的勇气和善于顺势而为智慧。金融方面的合作也是两国利益的交汇点。时至今日,英国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金融产品创新能力非常强。伦敦金融城是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支撑点,且这个角色目前无可替代。中英央行2015年确定进一步扩大货币互换的规模,港交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签署了期货互通协议等,这一系列协议标志着中英关系的“金融重心”已经形成。这是一个老牌金融强国与一个新兴经济大国的“无缝对接”,如果没有伦敦金融城的支持,中国的金融强国之路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探索。英国已经成为中国资本最重要的目标地,中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超过欧洲所有国家。集中投资意味着中英两个社会之间的深度交往和融合,2015年中国对英投资带动3900个就业机会,让英国的普通劳动者也从中获益。
  
  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英深度合作,具有国际示范意义,它将作为一种战略支点,撬动更多的国际资源向中国开放,引导中国更多资本进入新的投资领域,为中国同更多发达国家打开深度合作的大门,比较稳妥地拓展中国发展的战略空间。
  
  二、英国持续发展需要中国这个火车头带动
  
  当今中国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GDP达到67.67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美国的61.0%以上,是日本的2倍以上,占全球的份额达15.5%,为全球当年经济发展贡献达30%以上,是无可否认的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在位居中国中部的河南省郑州市,通过郑州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与发展,成为2012—2014年全球客货运输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热点,我们研究之后初步提出,区域发展热点重返内陆时代可能已经开启。因此,中国速度、中国现象、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学派等都在快速影响全球。
  
  英国主动加强与中国合作。2014年3月,中英两国领导人在海牙会晤后,双方对“搞好投资大项目”达成共识,核电、高铁、高技术、金融等领域示范性“旗舰项目”快速推进。在2015年10月签署的150项合作协议中,包括中国参与兴建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该核电站投资额达180亿英镑,中方投资占三分之一,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也标志着中国核电技术的出口,是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标志。中英经济合作步入“大项目”和“大合作”时代,将从高度、广度和深度上重新定义中英关系,成为推动中英关系加快发展的新动力。因此,英国对华政策调整颇为坚定,是二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外交方向调整,有人认为英国正在“刷新自己的朋友圈”,已经从传统意义上重视欧美关系,大胆“转向中国”,开创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战略合作的新局面。英国政府积极发展对华关系的竞争意识强烈。2013年底,卡梅伦首相在中英关系转变之后的首次访华中,明确提出要做中国“在西方最有力的支持者”,显示出英国政府在发展对华关系上奋起直追、勇于争先的“竞争”意识,甚至有意凸显其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特别之处”,将英国定位为“欧盟中最开放的经济体;也是最欢迎中国投资的国家”。
  
  英国政府希望通过密切中英关系激发新的发展活力。近年来,中英双边贸易、投资及金融合作明显增多,英国经济中的“中国元素”显著增大。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指出:“英国长期经济计划的关键,是要增加英国对中国等快速增长经济体的出口,同时更多地吸引外商投资。”英国首相卡梅伦曾经提出,英国经济“要摆脱对传统欧洲市场的依赖”,大力开拓亚洲等新兴市场,以争取更多发展机遇。2016年6月,英中贸易协会发布报告认为“一带一路”推动中英企业加强合作。当前,中英两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项目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协同效应,英国知名企业积极为沿线项目建设提供服务和创新的解决方案。未来两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合作大有可为,潜力巨大。中英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其中包括两国企业联合在第三方市场开展基础设施、能源、物流等领域的项目;中国公司利用英国人才、制造业和技术平台为第三国市场项目提供服务;英国公司提供专业建议和服务,帮助中国公司在不熟悉且风险较高的商业环境中运营。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上,中国企业在建设公路、铁路、机场和发电设施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且拥有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设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优势突出。作为一个发达国家,英企为中企提供专业服务业支持。报告分析了英国法律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助力中企拓展海外市场的案例。其中,英国年利达律师事务所已为由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组成的银团,就在巴基斯坦的煤矿及附属电厂融资提供了法律服务;毕马威正为中资企业在尼日利亚寻求融资项目提供咨询服务。实践已经证明,英国专业服务业在跨境项目方面的优势,能够为中企拓展市场提供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帮助中企规避风险、提高投资成功率,而中国硬件建设能力确实为英国高端服务业提供了新的市场。
  
  英国提振对外影响力需要与中国合作。近年来,不仅经济危机导致英国影响力下滑,且国内的民族分离倾向和“脱欧”公投使英国在欧洲的地位出现不确定性。在这种特殊历史背景下,通过外交模式创新,与冉冉升起的中国加强合作,促进英国就业与发展,成为英国政府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战略举措。2016年7月,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向英国新任首相特雷莎•梅致贺电时赞扬英国政府推进对华合作“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
  
  三、中英深度合作要顺势而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发展乏力,中国经济在应对危机方面的体制优势彰显,表现出一枝独秀的精彩,在全球的战略地位快速提升。2010年,中国GDP达5.7万亿美元,占全球的9.2%,超越日本当年的5.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在全球经济发展困难增多的背景下,中国GDP增长6.9%,继续在引领世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1—6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802.8亿元人民币(折合888.6亿美元),同比增长58.7%,成为全球投资最活跃的来源地之一。相比较而言,英国近些年也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相对比较快的国家之一,2015年GDP达2.8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在最大的几个发达国家中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见表1)。

但是,就中英之间经济发展历史趋势的直接对比关系分析,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历史性趋势与英国经济发展总量的差距确实在快速加大(见图1)。从更深层次分析,英国是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地,现在仍然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之一,是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之一,在高等教育、研发、文化创意、国际金融、城乡建设、航空港建设等领域实力比较强。中国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是现在人居GDP仍然没有达到全球平均水平(见图2),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在未来迈向高收入国家过程中确实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的任务仍然非常重。所以,中英之间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是顺势而为的历史趋势,相互之间合作舞台非常大。
  
  第一,高等教育合作。英国是全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是近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发源地,拥有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英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为世界培养出许多杰出科学家和政治家等。而且,英国是善于输出教育资源的国家,英语之所以在全球流行,确实与英国以及后来的美国高等教育发达、吸引大量留学生赴英美学习等密切相关。我国已经开展了大量与英国高等教育的合作,而且成效显著。伴随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我们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应该有更多的深层次的合作,特别是合作办学方面亟待突破。英国在世界不少国家地区进行合作办学,我们要善于突破高等教育对外合作办学的政策限制,积极引进英国著名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在联合创办专业,尤其是高精尖专业方面,要沉下心来,认真向英国学习,合作培养更多新专业、新领域、新应用的优秀青年人才,为两国未来深度的产业合作培育种苗,也在深度合作中培育中英之间包容发展的文化基因。
  
  第二,研发领域的合作。英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近现代在第一、二、三产业发展,在现代新经济应用技术研发,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在优秀人文精神培养等方面积累有深厚的人才优势、公共资源优势、可应用成果优势等,均是我们进一步迈向产业中高端过程中特别需要的加强的领域。因此,我们要善于当小学生,通过重大研究项目合作、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较大规模派遣访学、合作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合作承担攻关项目、合作办新科研机构等各种灵活的形式,加强与英国在研发领域的合作,既发挥英国发达国家的研发优势,又弥补我们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研发领域的短板。对于我国中西部各地而言,直接与英国高等学校合作办专业或者学院,可能是双方互利合作比较可行的选择。
  
  第三,金融领域的合作。英国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金融资本运作能力、金融业抵抗风险能力、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把控能力、对创业创新风险资本的分析认识能力、对金融人才的培养能力等都堪称世界一流。我们国家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之后,正面临大规模产业升级发展、大规模资本输出、大规模资本流动、大规模防控金融风险、大规模金融人才培养、大规模提高各级决策者金融知识和金融技能阶段,非常需要与金融理念讲究稳妥的英国合作。既在基础层面为我们培养青年金融人才,又在运作层面相互学习与交流金融实战操作,还能够在长远意义上共同探讨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制度与体制机制。在人民币国际化合作方面,我们已经卓有成效。充分考虑英国“脱欧”以后的历史走势,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动英国伦敦人民币交易产品的多样化,力争在美元、欧元之外另辟捷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领域的使用范围,采用迂回战略,打造人民币交易高地。
  
  第四,社会管理领域的合作。作为一个进入高度福利化的国家,英国在社会管理,特别是社会福利管理、社会稳定管理、社会收入基层管理、贫困人口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等领域均有非常成熟的立法与运作办法,而我们国家伴随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些过去并不突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会接踵而来,必须面对。尤其是我们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特殊阶段,社会稳定是战略性问题。全国GDP增长速度非常重要,但是相比较而言,社会稳定也非常重要,只有稳定的大局,才能够稳步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因此,在社会管理领域,我们要全面加强与英国合作,认真学习英国在社会管理的经验与做法,确保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其他领域,诸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域发展理论、乡村建设、公共医疗制度、航空城建设、大学科技园、高技术园区、文化创意等领域,合作空间都比较大,都可以量力而为,积极推动。
  
  四、结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更加开放的哲学思路。中英两国已经历史性地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合作,成功开辟大国之间深度合作的“黄金时代”,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间深度合作的典范。我们要珍惜这种历史机遇,像习近平总书记为来自101个国家的212家媒体参会的“2016‘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贺信中指出的那样,中国愿同沿线国家一道,构建“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共创新型合作模式、开拓多元合作平台、推进重点领域项目,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和平丝绸之路”,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让中英合作开满绿色、健康、智力、和平之花,为人类进步与发展共同奉献中英两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参考文献
  
  [1]张占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需求与地方策略[J].区域经济评论,2015,(3).
  
  [2]张占仓.我国“十三五”规划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与战略预期[J].中州学刊,2015,(11).
  
  [3]赵冰.“黄金时代”下英国对华政策的动力与趋向[J].长春大学学报,2016,(7).
  
  [4]刘毅,刘慧芳.中英贸易合作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16,(4).
  
  [5]金瑞庭.当前英国经济形势及推进中英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J].中国物价,2015,(12).
  
  [6]周鑫宇.英国对华政策新思维[J].国际问题研究,2016,(1).
  
  [7]张占仓,陈萍,彭俊杰.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发展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创新[J].中州学刊,2016,(3).
  
  

  作者简介:张占仓,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郑州450002)。

 

 

责任编辑:赵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的历史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