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仓: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论坛闭幕式发言
2016-10-20 点击量: 1914
【字体:大 中 小】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占仓研究员
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为期两天的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论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议程,今天就要胜利闭幕了。短短两天时间里,各位专家学者精心报告、悉心听讲,踊跃交流、深入切磋,会朋交友、不亦悦乎,既达到了学术交流的目的,又彼此结下了深情厚谊。在此,我谨代表论坛承办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向给本次会议提供大力支持、为会议顺利召开而辛勤工作的所有领导、参会代表、工作人员,向长期以来热情支持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发展的各位领导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本次论坛旨在充分利用中英合作“黄金时代”的历史机遇,推动中英在“一带一路”框架内深化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会议吸引了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奥利地、瑞典、国际经合组织和国内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
昨天开幕式上河南省政协梁静副主席、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金碚会长、英国区域研究协会唐迈教授对推进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和河南积极融入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特别是梁静副主席系统讲述了河南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做法与取得的成效,让我们深受启发。在昨天上午的大会报告阶段,我们聆听了英国《区域发展与政策》杂志主编唐迈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金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董锁成研究员等三位专家高水平的主旨报告,昨天下午先后有15位中外学者为大会作了专题报告,今天上午有20余位学者在分组专题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和讨论。
唐迈教授认为全球化正面临一个十字路口,中国等新兴大国带动全球秩序重建。相对于一些国家通过制造贸易冲突或发起制裁、建立如跨大西洋贸易投资协定等比较排他性的组织、开展基础设施竞争等方式加强自我保护,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则在倡导和践行包容性、开放性、全球化发展,影响和带动了全球秩序的重建,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唐迈先生还认为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主要靠内部、内向投资;新世纪初则呈爆炸式的高速发展,当时的贸易量非常大,不光有出口,还有一些进口;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就发生了转变,最近几年也就是目前的主体是向外的投资,也就是中国的“走出去”战略。中国希望把发展方式升级为一个更高级的经济模式,把开放型经济发展为新常态。近些年,中国部分产业已经转移到了中西部地区以及一些新兴国家,希望帮助那些人均GDP更低的国家走上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唐迈先生提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和平共存,同时也互相尊重各自的差异。它与支持西方崛起的帕累托改进中“一方赢其它方都失败”的观点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一带一路”倡议包括但不限于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同时鼓励其它国家参与进来,是开放的,谁都可以参与,是追求合作共赢,支持参与各国能够“各自分到一杯羹”的新思想,对新的全球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金碚会长就“迎接全球化新时代工业化新阶段的挑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他提出二战以后,全球经济的高增长主要就是一个工业化的现象。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处于低增长状态,其本质就是工业化拓展空间紧缺。因此,必须开发工业化的纵深腹地,才能为经济增长拓展空间。他认为,当前正处于经济全球化3.0时代,推进工业化的拓展遭遇了一些障碍。第一个障碍,就是拓展腹地遭遇到基础设施阻隔、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复杂化、各国国家治理的困境和全球治理失序等问题;第二个障碍,是技术创新遇到了挑战,即“高技术”并未实现高效率,推动高增长,人类生活的改变不及第二次工业化时期明显,成熟工业国与发展中国家均呈现低增长态势。另外,过度的金融创新导致一方面金融系统“自我循环”、自我膨胀,而实体经济却缺乏有效的融资条件和金融支持。从发展趋势看,工业化正处于技术创新探寻期、动力机制转换期、工业文化纠结期。当前,社会差距和分化严重损害了社会包容性,难以释放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中国为应对低增长问题,在拓展腹地空间方面行动积极,成效显著。国内战略上,主要是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支持各地大力开发腹地新区;全球战略上,就是建设“一带一路”,推动新的全球化。通过创造产业技术高地,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和弘扬工匠精神等,积极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微观活力。包括市场体制机制上,为企业松绑、为人才松绑和为创新松绑。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正成为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新取向,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相辅相成。在工业化和全球化新时代,中、英两国都面临“内向化”与“外向化”的新思考,新抉择。目前,中国“对外开放”的体制转型还“在路上”,当面临复杂情况时,“内向化”思维和行为也会抬头。而英国“脱欧”,也是一种“内向化”倾向。“一带一路”是中国外向化思维的重大构想,但在其进展中难免会遭遇各种“内向化”的思维、制度、文化习俗等的障碍,关键是观念的“互联互通”。中英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合作,应当聚焦在如何实现增长、节能、环保、减排等领域;共同走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新产业、新经济;实体产业与金融服务的契合与融洽;探寻国际贸易新规则,全球治理新秩序几个方面。金会长的报告高屋建瓴,使大家在理论认识上大开眼界,得到与会者高度评价。
中国科学院董锁成研究员提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重在采用绿色发展模式,包括发展生态文明模式、循环经济模式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领会,并在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具体应用。
凯文•欧科诺、陈耀等15位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研究领域进行了专题发言,内容深刻、观点新颖。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凯文•欧科诺教授提出,航空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内陆航空枢纽城市的航空运输发展速度更快,变化更加明显。鉴于郑州的区位优势和制度支持,航空货运很有可能对郑州市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的辐射范围将最终超越机场以及它的直接区域,带动机场周边地区协同发展。中国社科院陈耀研究员提出,深化中英合作要重点建立深度互信的互联互通长效机制,提升产业技术层次、体现合作高端性,创新合作模式,规避共同风险。
两个讨论小组分别围绕“中英深化合作路径与对策”和“一带一路建设与地方发展”两个主题,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观点,比较深入地交流了学术思想,增进了中外学者的相互了解。
在今天下午的大会报告阶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勇研究员系统讲述了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背景。河南工业大学校长张元教授、洛阳理工学院校长屈凌波教授等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做法与成效,实证性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在会议闭幕式上,金碚会长以全球视野给我们讲述了工业化带动全球变化的基本逻辑,提出地区之间竞争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的新观点,比较科学地解释了中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发展的体制原因。金碚会长指出,这次会议实践证明也可以在一个地区讨论全球性或国家之间的合作问题,使我们对组织国际研讨更具信心。英国区域研究协会副首席执行官丹妮拉•卡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提出愿意进一步加强与我们会议承办方联系,开展更多的业务合作。邓肯•麦克利南对中英合作充满信心,对中国的战略研究能力充分肯定,对中国城市发展,特别是适度控制房价提出明确建议。王学峰教授提出原有的全球化理论确实已经不适应现实世界的需要,要在“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要重视全球化和地方化理论和方法创新。
本次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论坛主题鲜明,学术报告内容涉及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诸多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前沿工作和未来发展方向。会议规模之大、质量之高、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在河南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都是前所未有的。研讨成果凝聚了各位专家和参会代表的智慧,会后我们将认真梳理和总结,形成报告,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帮助与支持下,这次国际论坛第一次由中英两国专业学会发起在地方主办,第一次实现大会报告全部同声传译,第一次实现与澳大利亚隔洋视频同步作学术报告,第一次向全社会正面提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融入全球过程中可以探索“一省对一国”的深度合作方法,第一次在包容文化主要发祥地黄河之滨向全社会传递未来全球化需要弘扬和进一步创新包容发展的理念,我们与会的很多学者也是第一次因为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论坛走到了一起,共商中英深度合作大计。因此,这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也是中英“黄金时代”历史赋予我们的特殊使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多年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智库建设得到了各部门、各单位、社会各界和在座诸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再一次谢谢大家!下一步我们继续坚持开放办院,还要依靠各位进一步的支持。我们希望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单位、组织和专家学者们继续关注河南、支持河南,为我院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指导与帮助。希望各部门、各单位及在座的各位领导继续支持中原智库建设,让我们加强交流,深入合作,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共同推动社科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原品牌,为中英持续开展深度合作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刘兰兰
摄影:张攀
摄影:张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