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通史》出版座谈会在郑州召开
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原文化通史》出版座谈会于2019年12月16日在郑州召开。来自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河南博物院、郑州市文物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人民出版社、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及媒体记者,共50余人出席会议。与会领导和专家围绕《中原文化通史》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热烈讨论。
会议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研究员主持。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领导周立研究员、河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编辑蔡瑛编审,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词。周立在致词中对《中原文化通史》的正式出版作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认为,该书的出版,既是我院翘首期盼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河南史学界和出版界的一件大喜事。该书不仅为河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献上了一份厚礼,而且弥补了中原地区缺文化通史的缺陷。
在《中原文化通史》签送仪式上,《中原文化通史》总主编、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历史研究所所长程有为研究员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执行院长安国楼教授、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薛瑞泽教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李立新研究员、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博士等签名赠书。
程有为简要介绍了《中原文化通史》的创研经过。他说,自2005年获准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立项后,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有关研究人员为主,联合省内外相关专家,共26位专家学者参与其中,数易其稿,历时14年,终于在2019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分史前三代、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早中期)、晚清民国等几个历史阶段,分别从思想哲学、宗教、学术、文学、艺术、科技、教育、风俗、礼仪等方面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原文化进行比较的系统分析和详细的阐述,全书分8卷,共计360万字。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黄宛峰教授,郑州市政协原副主席、郑州大学张民服教授,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王永宽研究员等代表作者先后发言。河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文史处处长杨光编审代表责任编辑发言。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执行院长安国楼教授、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薛瑞泽教授、郑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星光教授、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博士等先后代表省内高校与合作单位发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王全营研究员、卫绍生研究员,《河南大辞典》主编石小生研究员、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社长闫德亮研究员、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毛阳光教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李立新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魏淑民副研究员等也先后谈了各自的感想和体会。
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以程有为为代表的研创团队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通力合作,将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有机结合起来,相互印证,全景式地刻画和呈现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原历史文化,揭示了中原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归纳了中原文化的发展演变规律及其主要特点,概括了中原文化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他们所打造这部8卷本《中原文化通史》是对中原地区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高度凝练,是继《河南通史》后的又一权威性著作,是河南地方史研究的又一标志性成果,在河南乃至全国史学界必将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最后,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袁凯声研究员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作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的最终成果,一项集体攻关的大型学术工程,《中原文化通史》的正式出版是河南史学界和出版界的一件大事。该书从立项到撰写,再到正式出版,耗费了作者们和编辑们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该书是一部体制宏大的扛鼎之作,呕心沥血14载的深耕之作,以传世之心打造的传世之作。只有发扬这种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和“十年磨一剑”的治学精神,潜心研究,守正创新,才能多出精品,多出力作,才能为实现中原更加出彩谱写新的绚丽篇章。
(供稿: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 唐金培)
摄影:晓晓
责任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