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德亮:传承创新中原优秀文化 打造哲学社会科学中原品牌

2016-09-13    点击量:  1957   作者:闫德亮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17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跨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谢伏瞻书记2016年9月2日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我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宝贵财富。加强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把跨越时空、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原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传播开来,在国际国内学术舞台上发出中原声音,努力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打造中原品牌,是新形势下河南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切实肩负起的历史使命。对此有几点感受与思考:
  
  一是要秉持民族文化情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记载并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已经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相互融合为一体,是中华民族永葆青春、开创未来的强大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文化基因与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中华文明进化和发展过程中,中原文化始终引领着华夏文明的走向和文化发展方向。可以说,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母源”的重要地位。丰富而厚重的中原文化是我省独特的资源优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营养,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成长奠定了深厚基础。要秉持民族文化情怀,时刻认识到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历史的积淀已经使这些精神财富升华为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家园,并凝聚成为民族的脊梁。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凝聚和承载了中原优秀文化的精髓,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传承和弘扬中原优秀文化。中原优秀文化要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强大的精神动力,要为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要为新时期治国理政提供历史借鉴与有益启事。这就需要要进一步深入传承与弘扬中原文化几千年创造的精神文明与传统美德,深入传承与弘扬中原人文精神中包含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代精神。传承中原优秀文化是打造中原品牌的坚实基础,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责任,要积极寻找中原优秀文化与现实社会发展的契合点,使其为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是要加强挖掘注重创新。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作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中原文化厚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取之不竭的精神宝库,要系统地挖掘整理中原文化,进行系统理论研究,选取那些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对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推动作用,对当代文化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优秀文化,进行弘扬光大,使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认真研究、传承中原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中庸尚和的和合思想、仁者爱人的人道思想以及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要认真挖掘、继承中原文化思想理念中超越时代和地域、国家与种族的界限,至今仍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念,例如,精忠报国的爱国传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有容乃大的包容品格、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中原文化自身蕴含的人文精神,对中华文明的主体形成起到了构架作用,它是中原文化的灵魂与生命,是华夏文明的核心价值部分,要将其与当代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移民精神相互融合,使其成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不断激发其生生不息的活力,使其成为中原人民赖以栖息的精神家园。只有对中原文化的精髓进行弘扬与传承,才能在此基础上扬弃旧义、创立新知,才能从容面对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和随之而来的新课题、新挑战,才有作为文化创新与发展可能性的起点,才能成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不竭源泉与动力。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究其根本,同样需要文化创新与转化为其提供源泉与动力。要注重发掘中原文化精神和价值层面的优秀遗产,使其在新形势下转化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并丰富其精神内涵。要认真挖掘提炼中原文化中有益的思想价值,并结合当代审美需求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阐发,进行当代转换与表达。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特别是中原文化中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进行挖掘与总结,使其为我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新的有益启示。要把继承传统与现实需求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中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上进行文化创造与转化,让人民群众获得文化熏陶、精神滋养。要注重组织力量成立专门的研究与推介机构,加强对新形势下中原新文化进行研究,探求传统文化对其的滋养作用及其未来发展。要加强对全球化时代世界民族文化发展规律的考察,加强对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与实践追踪,以数字化等高新技术手段推动中原文化的相关符号提炼,使中原文化的精神特质真正融入到时代发展的语境中,进而打造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化文化品牌。要在贴近河南发展实际、贴近时代对中原文化的需求、贴近不同代际众思维习惯的交叉点上,寻找中原文化创新与交流的主题模式,创造与生产更多优秀的文化创新成果,为打造中原品牌提供动力与源泉,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贡献。
  
  三是要打造中原品牌。谢伏瞻书记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我省广大哲学社会工作者积极宣传阐释社科知识,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潜心研究,辛勤耕耘,推出了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的研究成果,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思想认识、发展布局、成果质量上也存在着一些差距与不足。谢伏瞻书记强调,河南要努力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打造中原品牌。对此,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的“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要求,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先进经验,学习国内哲学社会科学成功经验,吸收中原优秀文化资源,构建完善中原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把打造哲学社会科学中原品牌作为重中之重。
  
  构建完善中原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打造中原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工作,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协同推进。河南学科建设要紧密结合河南传统文化优势特点,紧密联系河南社会发展实际,要面向全国放眼世界,要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就目前来说: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地位,彻底改变马克思主义在部分领域边缘化、失声、失语的状况;二要加快构建完善学科体系,可以以重点扶植、构建、打造“中原学”为契机,加快构建打造具有河南特色学科体系的中原品牌;三要注重巩固已有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如历史、文学、语言等学科;四要重视保护、重点研究具有重要文化传承意义价值的“绝学”、冷门学科,如“甲骨文学”等,使其能够产生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五要注重与中原文化相关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研究,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河南学科体系建设要本着健全扎实、优势突出的原则,在注重文化传承、基础研究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科服务社会、服务于大众的应用性特点。河南学科建设在构建具有中原特色的话语体系中,要推出一批具有中原品牌价值的重要学术成果。
  
  河南在打造中原品牌的基础上,要把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重点培养在全国学界具有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物和知名学术团队,完成一批高水平、高品位的精品力作。要倾力打造中原学术高地与重要学术载体,特别是要重点扶持一批学术期刊与学术论坛,使其成为树立中原品牌的重要阵地,研究“中原学”的重要舞台,传播河南学术的重要窗口。要不断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富有中原特色、中原风格、中原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彰显中原品牌的独特优势。
  
  河南在打造中原品牌的进程中,要避免中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碎片化倾向,既要重视具体问题研究,又要强调理论观照;既要就事论事,也要探讨规律。要杜绝仍然存在的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逃避现实、闭门造车等不良学风。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树立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为打造中原品牌发声立言,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作者系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社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郭 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闫德亮:传承创新中原优秀文化 打造哲学社会科学中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