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我院科研人员认真学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2016-05-20 点击量: 2512
来源:文献信息中心
【字体:大 中 小】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引发热烈反响。5月19日,我院各研究所纷纷召开会议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并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需要发达的自然科学,也离不开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总书记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等重要,这对我们来说是莫大鼓舞。”社会所所长牛苏林研究员认为,“中国是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我们的改革开放、发展进步和艰辛探索,每一个领域总结概括起来都是一门大学问,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坚定的自信、高远的志向,从中国出发、从实践出发、从问题出发,把自己的工作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用自己的研究创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坚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我们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任务,努力把研究、思想、水准提升到新的水平,做到不负时代、不负使命。研究员殷辂感受最深的是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在他看来,目前很多社会科学研究还停留在一般意义上,只是展示知识的专门性研究,还谈不上解决问题的实用性研究。“今后科研工作必须更加注重专业性、强化操作性、探讨规律性,最终落实到怎么用上来。我们不能自我陶醉,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要用中国人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思考未来,社会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
经济所长完世伟研究员说,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需要发达的自然科学,也离不开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总结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表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意味着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又迎来了一个春天。我们要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任务,将自身研究优势与当前经济形势结合起来,努力把研究、思想、水准提升到新的水平,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创新发展,为构建我省新型高端智库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
城市与环境研究所针对如何贯彻讲话精神和提高科研服务水平展开多方面的讨论,他们认为:“两个不可替代”的表述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它进一步表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既是一个民族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观的继承、坚持、创新和发展,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灵魂,这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将为本专业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社会科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就在于研究要能够回答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有必要进一步立足实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实现专门性研究与实用性研究的有机结合,这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体现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关键所在;作为智库机构的专业科研人员,必须牢记历史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把握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紧跟学术理论前沿,密切联系省情国情,潜心做好社会科学研究,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为我省乃至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作为我院城市与环境发展研究的主阵地,必须在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中原城市群建设、大都市区建设、城市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创新,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努力提升在该研究领域中的话语权。
政治与党建研究所在讨论中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突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作为科研部门,我们要牢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我们要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既受鼓舞也感受到肩上的重任,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学术活动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法学研究所的同志说: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如何看待和观察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为何以及如何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何以及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等方面对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做了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人警醒,也给人信心和激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要自觉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让怒放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造之花开遍祖国大江南北。
中州学刊杂志社李太淼社长带头学习并谈了体会,他说习总书记的这次讲话站位很高、逻辑性很强,从全球化视域及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对推动历史进步、对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习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迫切需要”“三个方面”“六个性”等,对于我们搞研究有极强的指导性,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并在本职工作中予以坚持和践行。其他同志也一一发言,大家一致认为:习总书记的这次讲话非常好、非常及时,澄清了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迷误,对于在思想文化上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对于社科研究工作的专业化、系统化,对于打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等有极强的指导意义,给全体社科工作者一份自信、一种鼓舞、一个极大的动力;这次讲话中尤其强调了“与时俱进”“时代性”“国际话语权”等,我们社科研究人员要认真领会,将相关指导意见融会在思想认识上、体现在实践行动中;这次讲话选取的发言人代表不同的学科领域,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百家齐放、开放发展的良好势头;作为社会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我们尤其要深刻理解习总书记这次讲话的精神,这对于我们做学术研究以及做编辑工作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表示,我们一定要结合杂志社实际工作,要在做好期刊日常工作的基础上,立足河南放眼全国,采众家之长、聚各方之智,为哲学社会科学界提供一个专业、公正、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激发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四个全面”中的积极作用。
历史与考古研究所中讨论中,一是就习总书记针对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确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定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到“真懂真信”方面,徐春燕、陈习刚等人结合近些年来个人在科研工作中存在的诸如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其他理论知识知之不多、认识不够、运用不充分等问题进行了自我解剖,表示今后一定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科研工作;二是就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方面,陈建魁、李乔等人认为,作为一名历史研究工作者在从事历史研究的时候,既要多积累,要用史实说话,又要多学习,多吸收国际国内的优秀成果。三是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与自然科学提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大家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一致表示,一定要立足岗位,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河南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同志针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等问题各抒己见,并就如何结合科研工作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发表了心得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迎来大发展的时代;二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方向,为广大哲学社会工作者的研究指明方向,提供研究指南和研究指引。作为基层科研工作者,要正确认清我国现阶段存在问题、发展任务,应针对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有的放矢,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三是建议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抓手,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切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充分重视社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智库作用,加快推进河南省哲学社科基地建设,在资源配置、组织形式、管理方式、人才队伍、制度保障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优化科研经费管理,充分发挥中青年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气象;四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重视智库成果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效果,加强决策部门与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组织社科院等智库科研人员参与到全省重大经济管理专项活动中,如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等实践活动,深入调查研究,深入钻研探索,协同攻关,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等突出问题上为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推出能更好满足党和政府决策需要的智库产品。
农村发展研究所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充分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大家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他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作为科研部门,我们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大家一致表示要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与国家命运和民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为人民的学问,做人民需要的学问,树立学术的民族自信,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在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祖国和人民立德立言中实现自我价值。
哲学与宗教研究所所长王景全研究院说,作为专业社科研究者,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牢牢铭记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殷嘱托,自觉肩负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做出不懈努力。潘世杰认为,习总书记亲自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长篇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讲话内容丰富深刻,全面系统,令人振奋。习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宋艳琴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对社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习总书记讲到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反思,要按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将科研成果质量放在首位。代云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许多重大的课题,这些课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赵志浩针对习总书记提出的“专家多大师少”的问题谈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这种现象我们需要反思自己有没有走近大众、有没有耐得住寂寞,有没有尽到自身的责任。徐幼萍则反思了当下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形式,认为要创新宣传手段和传播方式。
文学研究所在所长卫绍生研究员主持下,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清楚表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两个“不可替代”让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对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充满信心。大家围绕“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搞好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做一个合格的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必须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坚持问题导向才是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同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聚焦人民的实践创造。社会科学研究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一旦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文学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文学和文化,与人民、与社会的联系非常密切,人民的实践创造,人民的喜怒哀乐,人民的希望诉求,等等,都应是大家关注的研究内容,聚焦的研究热点。大家一致表示,在今后的社会科学研究中,一定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自觉把个人的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在为祖国、为人们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区域经济评论杂志社任晓莉社长谈了自己学习《讲话》的收获。她认为《讲话》主要涉及四大块内容,一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二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地位问题。社科工作者一定要发自内心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而不是流露在口头上。三是关于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搞好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党建等九大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四是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权问题。党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要立足“三化”,即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要以人民需要为中心,对马克思主义要真懂、真信。刘昱洋副社长谈到了四点心得体会,一是这次习总书记讲话显示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空前的重视,是对社科工作者们的极大鼓舞。二是要加强自身学习,不仅要学习社会科学的知识,也要学习自然科学的知识,习总书记博览群书,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三是《讲话》中提到“领导干部要主动同专家学者打交道、交朋友,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一种良好的导向,对党的执政建设将大有益处。四是《区域经济评论》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社科平台,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好这个平台,更加认真地做好编辑工作,争取将更多的精品力作展现给大家。陈萍副研究员谈到《讲话》信息量非常大,涉及文明广阔,从欧洲到亚洲,里面的很多鸿篇巨著自己还没有认真读过,要加强学习,另外,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尤其是以往编辑中很少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所编文章认真结合起来,以后这方面要注意加强。吴银毫谈了三点感受,一是这次会议显示出的国家领导人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视的级别高,习总书记亲自主持与专家学者会谈。二是很接地气,涉及社科工作者的学术体系定位、成果认定、现代科研工具的运用等。三是对国家领导人广博的知识体系感触很深,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文瑞也对大家的观点深表赞同,并补充了自己的两点看法,一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魅力,这对我们做学问非常有用,以前这方面的学习有所忽视,以后要加紧充电,二是编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就需要我们做编辑的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尽量把编辑工作做完善,既要做专才,又要做通才。齐爽作为今年初刚到杂志社的新人,学习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和听了上面几位同志的发言后也表示收获很大,要多向书本、多向专家、老师学习,她尤其还谈到了一点感触就是当前全社会都很需要创新,她认为我国当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需要全方位的创新,不能仅仅照抄照搬西方的理论和模式,要特别重视结合中国的实际来创新。
文献信息中心全体人员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提到,“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总书记的论述,为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大家一致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站位高远,视野宏阔,内容博大,思想深邃,深感责任重大。通过学习,大家眼界大开,深受鼓舞,相信新型智库建设的春天即将来到,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势必更加繁荣昌盛,文献信息事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为了开创智库建设的美好明天,文献信息人需要更具开拓精神和创新思维,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勤于钻研业务技能,持续提升职业素养,为新型智库建设发奋工作、奉献价值。
责任编辑:郭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