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莉:迎难而进勤耕耘 敬业图成谱新篇——《区域经济评论》创刊以来的坚守与探索
2019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我进院工作满34周年!主持新刊《区域经济评论》工作满7年!对我来说,30多年编辑工作生涯的感悟与感慨,更多地集中在了近年来主持《区域经济评论》工作的苦辣与酸甜、付出与收获中!
2018年,在《区域经济评论》创刊进入第6个年头之际,《区域经济评论》迎来了三大好消息:一是3月份接到入选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刊物核心评价体系的正式通知;二是9月份接到入选2017年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名录的正式通知;三是成功入选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消息传来,杂志社全体人员莫不为之欣喜和欣慰!6年来的坚守、探索、艰辛,终于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区域经济评论》作为河南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和河南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学术双月刊。自2013年创办以来,从默默无闻到崭露头角,在全国相关领域影响力快速提升,已经成长为学界公认的全国区域经济专业期刊第一刊,初步树立了中国区域经济学专业期刊的权威地位,成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及至河南省社会科学研究软实力上升的象征,成为展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形象和学术实力的重要窗口之一。
《区域经济评论》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得益于院党委的亲切关怀、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院同志的大力帮助,得益于杂志社全体编辑同仁经年累月的坚持和坚守。正如《经济学家周报》副总编白卫星所言:“《区域经济评论》创刊五年来,笔者几乎期期阅读,受益匪浅。五年来,该刊编辑部心无旁骛,自始至终倾心于刊物的打磨,坚持不懈致力于刊物品牌的打造,学术性、创新性、前瞻性和应用性,都得到了全面提升。我们为编辑者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点赞,为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喝彩。”
为了进一步提升办刊的质量,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经过对6年来《区域经济评论》工作的回顾和分析,我将杂志社6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为“六个一”,即一个特色鲜明、风格突出的高端定位;一种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坚持;一种默默奉献、干事创业的情怀;一个团结上进、友爱协作的集体;一套多管齐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个敬业自重、永远在路上的鞭策。
一、一个特色鲜明、风格突出的高端定位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探讨和思想创新的连续出版物,想要保持期刊的学术性和思想性,形成期刊自身的风格与特色,明确期刊的定位是核心和关键所在。《区域经济评论》作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与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合办的国家级学会会刊,要顺应世界大势,彰显时代精华,引领思想风骚,创造学术硕果,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办出风格、办出成就,需要清晰认知杂志促进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提高区域经济理论学术水准的历史使命;需要对学术和学术研究的无比敬畏和对学术创新的不懈追求,需要及时反映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重大学术成果,引领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学科发展。所以,《区域经济评论》创刊伊始,就确定了“创新区域经济理论,服务区域经济实践,探析区域经济政策,总结区域发展经验”的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坚持政治性、理论性、学术性、前瞻性相统一;坚持高起点、高品位,追求质量,追求卓越,把内容建设、提高质量放在首位;坚持开放性办刊,站位全国、超越河南地域本身,面向全国及世界;坚持与时俱进,跟踪重大问题,根据经济社会和学术的发展变化设置专题,调整栏目。创刊以来,无论是栏目的策划、稿源的组织,还是封面的设计、稿件的安排,都精心设计、精心谋划,刊发了大量具有原创意义、理论创新意义和真正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出刊不久,就迅速在中国区域经济学界引起重大反响,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已刊出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国著名二次文献大量转载,被学界同仁大量引用,学界影响力快速提升,短短几年内,就在学界彰显了中国区域经济专业期刊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奠定了中国区域经济专业期刊第一刊的地位,为中国的区域经济学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二、一种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坚持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知易行难!新开辟一项事业、新开展一项工作尤其如此!期刊工作要实现正常运作和顺利运转,要不断提升杂志的影响力、扩大杂志的知名度,最基本的是要具备五大要素:即合乎要求的各类办刊证照;成熟专业的编辑队伍;高水平的作者队伍;支持编辑工作正常运转的办刊经费;行之有效的推广宣传手段。感谢院里的支持和理解,经费方面给予了支持和保障,解决了办刊的最大难题!
但是其他的四座重重大山和巨大的难题,对没有独立新办期刊经验的我们来说,仍然是压力山大!一方面必须同时尽快解决办刊证照、编辑队伍培养、作者队伍建设和杂志的宣传推广这四大难题,另一方面还必须在解决这四大难题的同时,迅速出版创刊号,并在半年期限内补齐出版一年6期的杂志。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要先行!可是,这四大难题,一个比一个难破解:没有作者队伍和稿源,就没有米下锅;没有齐全的各类办刊证照,就没有期刊的合法出生证;没有编辑队伍,就没有煮米的巧妇!“巧妇难为无米之坎”,我们不仅没有米,也缺乏巧妇(编辑)队伍!任务之重、时间之紧、压力之大,使人日夜焦虑,夜不能寐,犹豫过、彷徨过,甚至多次想打退堂鼓!终究干事创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战胜了畏难情绪,为了快速、有效解决这四大难题,全体杂志社人员白天黑夜地想办法,找路径,集思广益,多管齐下,在边摸索边实践中采取了多项综合创新措施,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地想方设法打赢这场大硬仗,啃下了这些最难的硬骨头!
——关于期刊“准生证”的办理:我们全体人员全部行动起来,积极想办法,找路径,分头外出到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编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税务、邮局、银行等七八个政府部门和单位,办理杂志正式出刊所必须具备的七八项“准生证”,如《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税务登记证正副本》《组织机构代码正副本》《广告经营许可证正副本》《出版许可证正副本》《银行出具的开户许可证》,申办杂志所必须有的国际国内刊号等。天天“五加二”“白加黒”,加班到深夜补写办手续需要的各类材料,同时,还与邮局、印刷厂、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万方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六七家单位签订印刷发行宣传转载等各类合作协议。我们在办刊中全力以赴,克服了重重困难,历经了多项磨难,终于在创刊号出刊之前解决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办理好了一切手续,保证了创刊号按预定的规划出版。
——关于期刊编辑队伍的建设:想方设法快速组建和提升编辑队伍素质是办好杂志的基本保障。办刊伊始,各位编辑人员大多是从研究所抽调过来,缺乏编辑工作经验,我一是针对每位编辑、每篇文章,手把手地耐心指导;二是把自己多年的编辑工作经验汇集成册,一条条梳理成文,让每位编辑人员参考;三是让每位编辑及时总结和归纳自己编辑每篇文章的教训、经验和体会,然后在会议上互相交流;四是让每位编辑都积极参加省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五是号召各位编辑加强与同行同仁的交流和学习,汲取别人成功的经验。各位编辑也都努力上进,快速进入编辑角色,编辑水平和能力快速提升,很好地完成了各项编辑任务。
——关于高水平作者队伍的建设:高水平的作者队伍是办好一本良刊的重要支撑。一本新刊,出师地方,无名无分,非核(心)非C(刊),要在各类名刊大刊云集的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界建立自己的作者队伍、争夺优质稿源,创出一番天地,何其难也!为了抢夺优质稿源、争取名家大家作者,杂志社采取了以下各种措施:一是将全国划分为6大区域,每位编辑分包一个区域,利用网上、朋友、同学、导师等各类渠道,统计各区域有研究能力的学术大家,统计著名的高校研究院所中的教授们、研究员们,分析他们的研究方向、研究计划和手中的研究课题,分头给他们写信,寄征稿启事,推介我们的杂志和办刊宗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就发出了上万封的纸质约稿书信,同时还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传真等方式约稿,大家不厌其烦、不辞辛苦,为的是能得到有分量的佳作。二是积极参加全国各类相关学科学术会议,到会议上去与作者面对面交流、宣传和约稿。三是积极利用报纸、网页等渠道,了解学术新动态、了解学术大家的研究动态,进而直接向他们有针对地约稿。四是以诚相待作者,与作者交朋友,与作者建立长期的联系。总之,大家都积极想办法建立作者队伍,巩固作者队伍,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断开拓,至今已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了广泛的、非常有影响力的区域经济学领域的作者队伍,积聚了这个领域的学术大家和名家,受到了全国知名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和称许。
——关于杂志的推广和宣传:酒香还怕巷子深。为了迅速提升杂志的影响力、扩大杂志的知名度,促进杂志的各项工作进入良性运转轨道,我们利用各类会议机会、各类媒体渠道,争取一切机会宣传和扩大杂志的影响,提升杂志的知名度。连续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出每期的目录,注册微信公众号,每期推出杂志每篇文章的缩写版,关注人数快速上升,目前已有近万名学者关注;向全国知名专家免费赠阅每期杂志;鼓励各位编辑参加各类相关学术会议,为会议提供杂志作交流的资料,了解学术动态,向作者约稿等,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的努力,终于树立了全国区域经济第一刊的地位,影响和声望不断快速上升。
三、一种默默奉献、干事创业的情怀
社科学术期刊是展示河南省社科院学术水平的窗口、也是塑造河南省社科院学术形象、创造河南省社科院学术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学术、创新理论、服务科研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杂志从谋划到出版的整个过程中,编辑工作处于开端和核心地位,对杂志的质量提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对编辑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编辑工作还是一种知易行难,言易行难的奉献工作,工作中始终渗透着“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职业精神,又需要从事编辑的人员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乐此不疲、不求名利的情怀,能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承担起自己的学术责任,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能够甘于淡泊,耐得寂寞,不畏其苦。所以,培养每个编辑的牺牲奉献、不求名利的精神,是做好杂志的前提和基础。区域经济评论杂志社在创刊伊始,就利用各类场合和各类学习培训机会,严格要求每位编辑,培养编辑人员的牺牲奉献精神,要求每位编辑要能沉下心来,不计个人得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工作;要恪守竭诚奉献的职业操守;要对工作、对杂志、对作者、对读者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要在工作中按照特定的职业行为规范约束自己。
创刊之初,由于新刊,无名无分,作者评职称、考核等都不算数,所有编辑人员在约稿、组稿和编稿中都遇到了很多难题和问题,每约一篇大稿、名稿,都需要编辑硬着头皮,不辞辛苦,反复多次向作者请求、沟通和请教,约稿碰壁和被搪塞是家常便饭,忍受作者的白眼甚至被作者刁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是,我们的编辑人员只要有一丝希望,都绝不放弃,只为约到一篇高质量的好稿子。在此过程中,纵然遭受诸多冷眼相待,或无数次被拒绝,但我们都始终坚定内心,乐于奉献,为工作尽我所能。
编辑是学术产品生产的把关人,必须要有对读者、对作者、对学术高度负责的精神,杂志社要求每位编辑在工作中要始终保持认真负责、严谨求精的态度,在选题策划、约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出版发行等一系列程序中,时时刻刻把出版质量放在第一位;要严谨求实,处理好每一个环节,以保证杂志的出版质量;要能查证一切有疑问的地方,将稿件中的各种疏误降至最低,努力把所有的差错都消灭在刊物出版之前;要高度重视编辑加工的整个过程,大到文章的章节内容,小到字句标点的推敲处理,都要精心处理,丝毫不能含糊。
值得一提的是,从事经济学专业研究的作者,由于文理兼容,作者的文字功底与其他社会学科特别是文史学科的专业研究队伍相比,中文功底欠缺,文字水平偏低,行文方式通常不严谨,行文天马行空者居多。再加上中国的现代经济学者,特别是许多年轻学者,往往学习、借鉴和吸收了大量的西方文献,习惯了英语的语法顺序,不会或者不擅长于用准确的中文逻辑关系表述或表达,特别容易出现语序倒装、生造词句、缺乏有效语言成分等一系列语法错误。这对编辑功底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也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作为一个经济学科编辑除了要把关稿件的学术质量外,还需要对作者稿件的文字字斟句酌。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始终高标准、严要求,力求尽善尽美,努力降低编辑校对错误,编辑质量的每一次提升都是我们不断付出艰辛努力的结果。
四、一个团结上进、友爱协作的集体
杂志社的工作有一套严密完整的工序,需要大家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容不得一个人的松懈和掉队。杂志社的所有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就是办好期刊,这是期刊工作的终极发展目标。这样一个共同的愿景、共同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既是形成杂志社凝聚力的基础,也是塑造友爱协作集体的要求,在杂志社这个集体中,每一个人都要参与进来,为办好期刊这个共同的目标,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团结奉献,共同前进。所以,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学风严谨、纪律严明的杂志社集体,是办好期刊的重要环境,没有这个环境,是做不好期刊工作的。
创刊伊始直到现在,《区域经济评论》坚持营造温暖和谐的集体,倡导团结友爱之风:一是日常工作做到“严”,从“严”中透出对集体成员的“真爱”,注重培养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塑造杂志社群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杂志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二是日常接触做到“细”,从“细”中露“真情”, 及时了解各位编辑人员的工作和家庭的基本情况,在工作中互相帮助,互学所长,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三是增强集体归属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群策群力,共同为办好杂志出谋划策;四是给各位编辑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组织和开展全体人员参与的学术活动,集体做科研项目,强化集体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总之,杂志社在完成繁忙的工作中,不忘打造一个具有凝聚力、积极向上、阳光温馨的集体,整个杂志社内部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氛围
五、一套多管齐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编辑出版工作是一项复杂、完整而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而制度建设则是编辑出版工作有序进行与顺利开展的保证。完善的规章制度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全体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制度的要求。同时,规章制度作为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也能够保证杂志社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办刊质量的迅速提高。
我们这几年通过建立各类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致力于营造严谨求实的编辑氛围,从制度上保证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贯穿于整个稿件的处理过程、整个期刊的出版过程。创刊伊始,杂志社建立了《区域经济评论杂志社内部管理规范化条例》《区域经济评论杂志社“三审三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不断根据实践情况进行修订完善。为了及时、准确掌握学科研究动态,进一步做好编辑和科研工作,杂志社还建立了《区域经济评论杂志社内部学术交流制度》,定于每双月月初第一个周四为固定学术交流学习时间,要求每位编辑人员围绕区域经济研究相关领域,谈当前的学术热点、难点、重点;谈研究当前学术热点的专家;谈约稿的准备情况等,并汇报总结自己当期杂志编校的经验与教训。
六、一种敬业自重、永远在路上的鞭策
编辑工作是一种利他性和服务性非常强的工作,由于刊发论文往往与作者职称的评定、岗位津贴的兑现以及科研课题的结项等个人利益挂勾,所以,杂志社要求每位编辑除了要具备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职业素质外,还必须遵守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职业道德。在编辑工作中,不能利用工作之便谋取个人的私利。一是要求编辑人员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党的宣传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执行单位的各项廉政制度;二是要求编辑要遵守出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不徇私情,不讲关系,以质量第一的标准,选稿用稿,将杂志质量和个人职业声誉摆在首位;三是要求编辑深刻认知编辑职业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培养个人荣誉感、责任感和职业良心,共同为提升杂志质量,维护杂志声誉,扩大杂志影响力作出自己的贡献;四是制订出台了《区域经济评论杂志社关于严守职业道德 严格用稿流程等相关规定》,要求编辑人员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尊重所从事的编辑事业,遵守编辑职业道德,遵守工作纪律,严格自律,严谨治学,不以编谋私,就职业规范、用稿标准、约稿注意事项等做出了详细的有针对性的规定。
总之,《区域经济评论》成长至今,大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收获了成长的喜悦,但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困难和问题还会有许多,未来的发展目标还需要我们坚守、坚持和努力;需要我们在困境中坚守,在坚守中深化,在拓展中延伸,在整合中提升。为了进一步扩大杂志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我们将在继续苦练内功的基础上,加大策划力度,加强外部联系,突出办刊特色,坚持开放办刊,继续强化质量、品牌、特色意识,强力促进杂志社整体工作扎扎实实稳步向前推进,更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争取早日跻身全国一流期刊行列。
(作者:区域经济评论杂志社社长、主编 任晓莉)
责任编辑: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