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新时代召唤这样的社科人
社会主义新时代已经到来,作为新时代征途中的社科人,我们需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志在高远,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实心,追逐梦想,努力奔跑,勇做追梦人。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追梦的社科人?结合在社科院18年来的工作经历,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有“脚力”的社科人。
“脚下有泥土,笔下见真情”是社科研究的真实写照。“脚力”是社科研究的力量之源,也是社科工作者的根基所在。增强“脚力”,要扎根基层、深入实际。
早在1930年,毛泽东同志就曾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正是由于毛泽东同志和全党对调查作用的重视,才有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群众路线等的确立与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查研究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钥匙,是制定新的政策的依据。从《乡土中国》到《黄河边的中国》,无数把实践和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把人民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始终走在调查研究路上的社科研究成果得到赞扬就是最好的证明。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把根扎在最深厚的土壤里,才能汲取最肥沃的养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包括文化文艺不接地气不行,要解释现实的社会问题,开什么处方治什么病,首先要把是什么病搞清楚。”要想把“是什么病搞清楚”,新时代的社科人只有不惜脚力,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街头、到田间地头,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真正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不断增强自身的调查研究能力,才能接地气、知民心、了解国情世情、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二、做有“眼力”的社科人。
有一句歌词说得很好,“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慧眼”才能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也就是说“好眼力”需要“看得见”“看得准”“看得深”。
所谓“看得见”,是指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所谓“看得准”,是指要从国家战略高度找准方向,做好研究,记录国家发展,反映社会进步。所谓“看得深”,是指要以小见大,看到现象背后所包含的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社科人只有增强眼力,才能在大变局中稳住阵脚、冷静观察、沉着应对,辨是非、分真假,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升自身的观察、判断、辨别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眼力渐长、观察渐精、辨别渐明,不断走向成熟,做到既见人之所见,亦见人之所未见。
三、做有“脑力”的社科人。
科研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脑力劳动。调研中的所有发现,都要通过脑力的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这一过程中,要摆正思想,也要脑力激荡,在坚守国家立场的基础上,多动脑、勤思考,才能破解重点难点,推出精品力作,传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我们社科人要增强“脑力”,就是要守住根本,勤学勤思,多思多见,争当善于思考、勇于求索的思想者;就是要加强对社科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思考分析能力,坚持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就要始终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弄清问题本质,找到症结所在,进而顺利有效地解决问题。
四、做有“笔力”的社科人。
“笔力”是呈现,是把脚力所到之处、眼力所及之点、脑力所思之得,“妙手著文章”,用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形式呈现出来,在学术期刊、报纸、网站等平台发表出来。
对新时代的社科人而言,“笔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科人没有“笔力”,不会写作,梦想就会离你很远很远。课题申报需要好“笔力”,调研报告需要好“笔力”,大脑里游荡的观点和想法需要好“笔力”。社科人的一切脑力劳动成果,如果没有好的文字呈现,没有好“笔力”,就等于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都是虚幻。
好“笔力”需要夯实基础,增强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打造优良文风。好“笔力”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加强学习,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
五、做有“定力”的社科人。
“脚力”是前提和基础,只有练好脚力,才能深入实际。“眼力”是关键和根本,只有练好眼力,才能见微知著,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脑力”是核心,升华了脑力,才能更好地谋篇布局。 “笔力”是基本功,以此为基础,社科人才能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都需要用“定力”来保障。
第一,要有政治定力。社科人要坚持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第二,要有学术定力。良好的学术定力体现在执着坚守上,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才能在最后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学术研究不是速成品,需要“十年磨一剑”,需要“板凳能座十年冷”,只有耐得住寂寞,守得好初心,才能“梅花香自苦寒来”。如果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力作上,不讲品位、不讲格调、不讲责任,只想着走捷径、搞速成,无视学术规律,不讲学术诚信,是成不了大师、成不了大家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不能没有”和“不能混乱”,就要求社科人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观察时势,用头脑萃取精华,用研究成果记录时代,永葆初心,砥砺前行,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相较40年前,现在的社科院、现在的社科人都生活在一个更加幸福美好的新时代。新时代就有新责任,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时代的社科院要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打造中原特色高端智库”,就需要召唤有“脚力”、有“眼力”、有“脑力”、有“笔力”、有“定力”的社科人。我们社科人必须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努力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用力书写无愧时代的荣光。
(作者系《中州学刊》杂志社编辑)
责任编辑: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