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梦洁:不负时代不负国不负使命不负己——社科院建院40周年有感
转眼来到这里工作已经马上有四年时间,恰逢这一神圣而隆重的时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建院四十周年,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让我感慨良多。和许多已经在院里工作二十年、三十年的前辈相比,我这四年显得十分短暂,但是正如人与人的感情不能用时间来衡量一样,个人和单位的感情也不能单纯的用时间来衡量。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青年人来说,选择一个从业方向,选择一个工作单位,其重要性不亚于选择一个终生伴侣。绝大多数现代人,待在单位的时间比在家里多,和同事在一起的时间比家人多,都说一个最幸福的人,是白天做着喜欢的事情,晚上见到喜欢的人,那么,选择一个好的单位,一个适合自己的单位,终生的幸福就已经有了一半保障。是命运的注定,也是缘分的牵引,回顾四年前,当我做出选择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的瞬间,我就已经收获了自己人生的一半幸福。这个幸福不仅在于找到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一群可爱友善的同事与和蔼可亲的领导,更在于,我终于选择了自己钟爱的工作,找到了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在这里,有着最为雄厚的研究基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于1979年在河南省历史研究所和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四十年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立时代潮头,通古今之变,发思想先声,立足河南省情,着眼国家发展,用丰硕的成果奠定了作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的地位。目前,全院拥有10个研究院所、3个杂志社、1个博士后工作站、6个研究中心及6个职能处室,研究范围涵盖经文史哲各个方面。全院有研究员30人,副高职称人员55人,博士、硕士学位人员15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享受各类特殊津贴的专家数量40余人,研究力量充实厚重。40年来,全院共出版学术专著10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1000余篇,学术成果被重要报刊转载达200余篇,893项研究成果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成果奖,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达136项,各类省级社科研究项目500余项,研究成果闪耀突出。
在这里,我从一名稚嫩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稚嫩的科研工作者。四年的时间白驹过隙,第一次写蓝皮书,第一次写实践论文,第一次申报课题,第一次独立发表文章,经过了许多忐忑的第一次,刚刚接触了科研工作的皮毛,但是接触的越多,越明白自己同那些学富五车,博古通今的前辈相比,有着多么巨大的差距,这些人是我高山仰止的对象,也是我前进不息的方向。四年的时间,我一路走一路摸索,在无数前辈的帮助下,终于来到了这座巍峨学术高山的脚下,书山有路勤为径,等待着我的将是进一步勇敢的攀登。
在这里,我不曾害怕不曾彷徨,因为一名社科人的精神之魂在不断成长。前不久,刚参加院里组织的延安培训,给我这个即将攀登学术大山的科研小白许多感触。院里通过各种别出心裁的课程安排和现场教学,让我们聆听了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艰苦卓绝而又光辉伟大的岁月,到宝塔山上感受宝塔的神圣,在南泥湾重温大生产的艰苦,在梁家河体会一代知青人的成长历程,在枣园与伟人心灵对话。亲眼看到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件件朴素的陈设,当初就是在这样贫穷,落后的条件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指挥了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实践中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在党章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产生历史性飞跃,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如今,时代在变,延安的模式无法照搬,延安的精神可以永远流传。那一段艰苦卓绝而又光辉伟大岁月留给我们的精神宝藏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一名社科人的责任担当。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下,经济发展进入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复杂,看不见的战争风起云涌,我们作为新时代哲学社科人更加迫切的需要伟大精神的指引。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历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党和国家对我们每个哲学社科人提出了殷殷期望,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落实到当前的工作中,延安精神让我体会最深的有两点:其一,不经暴风骤雨怎么见绚丽彩虹。延安精神是在逆境下千锤百炼而来,我们对待科研和工作,也要有这样的精神,才能出真知,出成果,要有坐冷板凳的素养,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心,不为外界所扰,不被环境所困;其二,真正有用的工作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一切有用的理论都经得住现实的检验,一切有用的成果都来自于脚下这片土地,来自我们对现状的充分掌握,知己知彼,才能产出更多立得住,行得通,接地气,有实效的高质量成果。
这是一个广泛变革的时代,赋予我们每个哲学社科人崭新的使命。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每一名哲学社科人都可以建言献策,为地方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只要我们秉承着的延安精神和各种伟大精神的指引,心怀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最后,用一句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做知青时说过的话和诸位哲学社科人共勉:“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愿我们每位社科人都可以心怀此道,共同建设社科院美好未来,共同为中原更出彩,国家更富强画上我们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单位:工业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