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庆祝建院40周年个人随想
人这一生,会有无数次相遇,有些如同树叶飘落,仅在心田溅起点点涟漪,有些则在心里落地生根,从此便与之命运相济,同向同行。一九九九年,当我一脚踏进社科院大门,投入这个大家庭,转瞬间二十年过去了。任岁月蹉跎,红颜逝去,却始终怀着坚持的勇气与信念,初心不负,一切皆缘于那次美丽的相遇,我的家——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花开花落,几度春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铿锵步伐,社科院这个大家庭走过了四十年的光辉历程,四十载与时俱进,四十载勇担使命,历练了一代又一代奋勇开拓的社科人,铸就了沧海桑田的巨变与辉煌。作为这个家庭一员,我始终激扬着一种骄傲与自豪,一种使命感和荣誉感。
社科院于1979年在河南省历史研究所和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四十年来,作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积极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用学术书写了河南社会发展的五彩华章。10个研究院所、3个杂志社,6个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员30人,副高职称人员55人,博士、硕士151人;享受各类特殊津贴的专家40余人。40年来,出版专著1000余部,发表论文11000余篇,被《新华文摘》等重要报刊转载20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6项,各类省级社科研究项目500余项,893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成果奖……一串串闪光的数字铭刻着社科院砥砺奋进的信念与脚步。
四十载春华秋实,四十载硕果累累着。在此,我要对我们这个家庭40周年华诞表示最诚挚最热烈的祝贺!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社科院就像一条船,载着每一位家庭成员,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朝着梦想的方向,乘风破浪,奋勇前行。人生短暂而脆弱,这个家就是我们的安身之所,是我们的心灵港湾,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是我们体现尊严的舞台,是我们荣辱得失的共同体。唯大家存,则小家存焉。将满腔的忠诚与努力奉献给这个家是我们每位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同舟共济,风雨兼程,如此才能到达幸福安康的成功彼岸。
作为家的一分子,要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承担好自己的责任。既然选择了这个大家庭,就是接受她的全部,无论优越还是艰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懂得珍惜,珍惜来之不易的岗位,珍惜才会拥有,有为才会有位;珍惜与同事相处的缘分。佛说:前世五百年修行,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珍惜身边事,珍惜身边人,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再遇见;作为家的一分子,要心怀感恩。有人说,感恩是鞋,穿上它,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健步如飞。每天当我走进这个大家庭,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我感恩,因为我知道,还有很多人工作没有着落,还有很多人风里来、雨里去,不分昼夜辛苦劳作……,感恩这个家给了我实现梦想的机会,感恩领导给予我的关怀和信任,感恩同事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为盛业。四十年的岁月已成昨日,更加辉煌的明日正向我们款步而来: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试点成效显著;占地130余亩的现代化社科研究基地即将投入使用;河南省宣传思想文化干部培训基地、中国社科院大学河南研究生院即将开始招生办学等等。新的起点,新的希望,社科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新型高端智库的总体目标,凝心聚力,守正创新,描绘新一轮的春华秋实,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壮美华章!我们将守初心、担使命,为之砥砺前行,奋斗终身!
(作者系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