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程】河南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2020-06-02    点击量:  4566   来源:​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作者:侯红昌 李国英 苗洁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两会期间在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大振兴组成的全面振兴。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产业振兴,没有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将会是一句空话。只有使乡村产业振兴起来、兴旺起来,农村的各项事业发展才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引领河南的广大乡村地区走向全面振兴,实现全面小康。

一、河南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背景与意义

(一)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物质基础

乡村振兴首要的就是产业振兴,因为只有产业振兴了,才能壮大河南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和基础。产业振兴能够有力的促进打造农村环境的生态宜居。一方面乡村产业振兴了,农民收入将跟随提高,会提高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有助推动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产业振兴了,也就能为河南的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提供必要的财力和物质条件。

(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形势下,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今以后必须从提高河南农业的综合效益着手,推进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河南乡村产业振兴,必然将为全国提供更为丰富、优质和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在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同时,有力保障我国农村经济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

(三)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是农民就业扩大和收入增加的主要途径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消除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共同富裕,是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尤其加快发展一些特别适应农村环境的新产业新业态,能够有效地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更多地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充分激活全省广大农村地区的返乡创业活力,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步伐,完善以消费为导向的乡村产业体系,提升农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河南乡村产业发展的成效与问题分析

(一)河南乡村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目前,河南粮食产量和畜牧业产值均居全国第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居全国第二。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6%,农业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农民增收重要渠道。

1. 种养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河南种养业正在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生产效益进一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一是优势农产品发展迅速。全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1204万亩,占小麦面积的1/7,居全国第一位;优质花生种植面积2200万亩,居全国第一位;优质草畜走出了一条秸秆换肉、换奶,循环发展的路子,畜牧业产值稳居全国前列;优质林果面积达到1359万亩,年均增长10%。二是种养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得到提升。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达到56个,花生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的县达到41个,产地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新建扩建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9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4家,养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升。

2. 农产品加工业加速转型

河南以面、肉、油、乳、果蔬为重点,不断提升精深加工能力,产品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250家,实现营业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6%,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1:2.5。一是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8年五得利、益海嘉里、中粮集团三大企业生产能力占全省面粉加工能力的10%。畜牧业十大肉牛产业集群加工能力达90万头,十大乳制品产业集群加工能力达到160万吨。二是生产技术和装备改造步伐加快。目前河南已引进智能化、绿色化生产线132条,大大提升了农产品加工业的装备水平。

3. 新产业新业态亮点纷呈

河南乡村产业正在步入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快速发展期,开始由单纯的农产品供给向休闲旅游、农事体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转变。一是休闲旅游蓬勃发展。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突破1.6万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900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440亿元。二是农产品物流业发展迅速。冷链物流体系和配套设施建设明显加速。郑州鲜易供应链、双汇生鲜电商、万邦农产品交易大数据平台等纷纷提档升级,许昌、焦作、商丘和11家企业被商务部确定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和试点企业。三是农村电子商务异军突起。河南新农邦电子商务公司开发的豫农宝、聚农宝等农产品电商平台,让本地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二)河南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乡村产业的结构不够优化

河南乡村产业结构不优主要体现在粮经饲结构不协调、农林牧渔业结构不协调、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协调以及产品结构不协调。2018年,河南粮经饲占比分别为65.9%、33%和1.1%,青贮玉米、牧草等优质饲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三次产业融合层次低,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农户和企业之间利益联结不紧密。高档、优质、专用产品少,市场缺口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仅占全省耕地面积9%。

2. 乡村产业市场竞争力较弱

截止2018年12月底,河南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总数4429个,位居全国第10名,仅为江苏省的23.5%,与河南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相称。河南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54家,比山东少153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574家,比山东少1588家;营业收入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70家,仅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29%。有将近一半的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缺乏科学管理方法,很难把握产业转型方向。

3. 乡村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

据省农业农村厅测算,河南省土地产出率为6300元/亩左右,远低于广东、江苏、山东、四川等省;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均只有16272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农业效益不高导致河南农民依靠农业生产所得收入较低,正所谓“辛辛苦苦大半年还比不上打工两个月挣的钱”。

(三)乡村产业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总体而言,对与河南乡村产业在发展中存在问题的问题,应科学看待,深入探究,认真分析,初步判断,制约河南乡村产业发展的因素较多,主要存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对乡村产业振兴究竟应该发展什么、振兴什么没有清晰的认识,有些县乡仅仅围绕农业做文章,有些县乡又恰恰相反,在发展乡村产业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都导致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割裂、失衡。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农村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是河南农村的普遍现象。其中各地市的财政资金投入补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出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是主要原因。此外,河南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滞后,尚未建立有利于乡村产业发展的、较为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农村资源变资产的渠道尚未真正打通。

三是人才保障不足。目前河南省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技术人员等总量较小、占比较低,农技推广、资本运营、金融管理、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专业人才十分匮乏,远不能适应和满足乡村产业振兴的需求,成为制约河南乡村产业发展振兴的重要掣肘因素。

三、河南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思考

(一)筑牢乡村产业发展新基础

1. 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

通过土地政策的调整和土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实现集体土地经营权和农村建设用地的流转、抵押与转让,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

推动涉农龙头企业特别是传统农资企业逐步建立起信息化农业服务平台,汇聚农业全产业链资源加以打造和整合,通过上游产品和技术资源提供包括土壤改良、全程作物营养解决方案、农机供给及农机手代收代种、农业金融等服务。联合下游产品经销商实现产销对接,保障并拓展农产品销路,破解农产品卖难和卖价低等难题,为小农户提供诸如从种到收的全方位的农业服务。

3.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在进入“追求幸福生活”的新时代,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多的还有文化、体制、生态等方面的提升。从城乡融合的角度来看乡村振兴,最大的问题便是留不住劳动力,所以建立良好的宜居条件将是很好的切入点,“安居”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础。

(二)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1. 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以技术突破、政策扶持、土地流转改革和新型经营主体崛起为主要驱动力,借力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从全产业链角度深化数字化改革趋势和力度,进一步提升产业链运营效率并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从全产业链角度继续深化改革方向和力度。

2. 发展以农旅融合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休闲产业

通过培育休闲度假、观光游览、商务会展、和创意文化等农旅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乡村文化游强调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强调以文化特征为切入点,创新打造出一批符合当代气息的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集群,做大品牌输出影响力。

3. 发展以双向物流体系为核心的乡村网络零售业

农村电商成为乡村最兴旺的新业态。一是建立城市到农村、农村到城市的双向物流网络。二是发展农村生鲜业务,建立高效的冷链运输机制。随着生鲜电商市场的日益成熟,冷链物流行业将进一步发展,能够实现质量的上升,成本的下降。

(三)构筑乡村产业一体发展新格局

1. 发展农村产业化联合体

推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完善的契约网,将不同经营主体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形成的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产业、要素、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借助龙头企业的规模优势、资金优势、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为小农户提供诸如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物流配送、农产品购销、农村金融等服务,在实现企业、农民、社会的三方共赢。

2. 打造农村全产业链运作模式

一个是中间环节的种植管理,其核心是做到高效率、低成本,释放种植利润;另一个环节是下游的流通销售环节,烘干、仓储等设施偏重资产,且只有有效掌握了下游的销售,才能有效驱动上游的资源整合和扩张。当前,随着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不断渗透,“互联网+农业”正通过产业链融合,改变着现代农业的技术供给和资源配置,形成了诸多的创新实践模式。

四、河南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

1. 建立健全河南乡村产业振兴一体化推进机制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一定要构建产业布局合理的乡村产业发展一体化推进机制。一要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禀赋优势,优化全省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大力整合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等各元素,延伸乡村产业链条。二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以土地、或现金的形式入股乡村集体产业的发展,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科学合理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充分享受当地乡村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三要加快优秀农民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打造良好返乡创业环境,吸引优秀青年返乡下乡创业,同时要加快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行动。

2. 建立健全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支撑体系

一是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力度。要加快构建河南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力度,不断提升全省农业科技的含金量,持续加强对各类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投入支持力度。二是要加强信息网络技术在农业产业领域的应用。大力推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使用与推广。建设农产品的网络电商销售平台,完善和拓展乡村服务网点的建设,重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加强对乡村产业振兴科技创新要素的保障体系建设。要结合各地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难点和痛点,不断优化相应的科技人才、科技资金、科技平台等要素的均衡配置,为河南乡村产业的振兴提供充足的科技要素保障。

3. 建立健全河南乡村产业振兴标准化体系

一要健全绿色质量标准体系。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构建河南农业绿色长效发展机制,推进全省农业绿色标准化生产,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立全省统一的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二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引导各类乡村产业企业设立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在全省范围内加强对农药、化肥、兽药、饲料等的使用量的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建立。三要积极创建地方特色知名品牌。要大力发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地理标志产品和品牌农产品。

课题组成员:侯红昌  李国英  苗洁

来源: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责任编辑:璇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创新工程】河南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