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媒聚集
-
《河南能源发展报告(2025)》在郑州发布
2025-01-13 -
张占仓:淮河流域开放合作展望
2020-12-03淮河流域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我们面向“十四五”发展时期的特殊背景、正在谋划“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时刻,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组织,大家相聚中华第一古县——息县,共同讨论淮河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暨淮河新区规划建设问题。专家组调研了淮河新区建设发展情况,确实被息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在规划建设淮河新区过程中创造的“息县奇迹”“息县速度”所感动。
-
【媒体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论坛在郑州举行
2020-11-3011月29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黄河流域其他省市区社科院及部分高校、政府部门、司法部门的代表和专家近20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黄河流域法治保障的立法、执法及智库建设等问题。
-
李孟舜:发展红色旅游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2020-11-26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明确了“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文化建设的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
多措并举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水平
2020-11-18新冠肺炎疫情作为近百年来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大流行病,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高度重视,立即采取各种防控措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
张占仓:不负重托 再创开放创新新高度
2020-11-14 -
张占仓:郑州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与责任
2020-11-04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在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结合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2020年7月在郑州召开的加快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专题会议精神,面对“十四五”规划的新机遇,我们认为郑州必须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全面融入国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赋能,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加强红色文化深度参与网络生态建设的实践路径
2020-10-27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持续突破,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正在渗入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对于信息传播的速度、深度、频度和跨度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具有相同偏好的年轻网民构成了亚文化群体,网络亚文化现象不断涌现:“饭圈”文化、“二次元”文化、弹幕文化、“网红”现象、网络直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生态。网络亚文化现象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文化的组成内容,其类型更加多样化、影响更加大众化,参与其中的青年群体越来越多。
-
殷辂:舆论引导要从管理走向治理
2020-10-19目前我国进入矛盾叠加、风险凸显的时期,现实中的风险、矛盾必然会在网络中呈现出来,但却并不是镜像式的直观呈现,而是经过了媒介的加工。技术变革改变了舆论的生成与传播方式,传播主体、传播手段、传播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社会与风险社会的重合又进一步重构了舆论生态。网络舆论需要引导,但引导的理念、方式都应该适应现实的变化。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去中心化等“天然”特性,与其相应的舆论引导应该是“治理式”的,以技术变革为契机推动理念的创新,构建新的舆论引导机制,这是发挥网络正面效应、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关
-
李立新:从双槐树仰望黄河文化耸入中华文明的城楼
2020-09-28文化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含括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时代,文明时代的肇始,以城市、文字、青铜器和礼仪性建筑等文明要素的出现为标志,所以,从时间上看,文化比文明要包括更长久的历史。新近发布的河南巩义双槐树仰韶文化古城,以其久远的时代、庞大的规模、高级的规格、丰富的内涵,使我们在中华文化的腹心地带,在野蛮与文明的交汇之际,不仅看到了内外三道埋葬氏族制度墓穴的壕沟,更看到了黄河文化耸入中华文明的瓮城的城楼。
-
李立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黄河之都”
2020-09-2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发源于水草丰美的青藏高原,流经高山厚土的黄土高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
-
李立新:深刻理解黄河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2020-09-2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带动了岭南文化的腾飞。20世纪90年代,浦东的开发和沿江的开放,使长江文化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今天,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确立,黄河文化的再次勃兴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
杨波:借鉴古代黄河治理中的生态保护理念
2020-09-22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曾给中华民族带来千年忧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黄河儿女在同黄河水患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治黄智慧,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生态保护理念,为人类治理与保护江河提供了鲜活的现实借鉴。
-
郭树伟:历览黄河文学书写 探寻文化精神密码
2020-09-22黄河流域是先民最主要的活动地域,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为两岸黄河儿女提供了丰厚的物质馈赠。千百年来,人们生于斯,游于斯,咏于斯,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黄河故事。在华夏儿女心目中,黄河是母亲河、文化河,是魂之故乡。历代文人墨客对黄河故事的不间断书写,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学篇章。
-
靳瑞霞: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2020-09-22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其中,“保护”是基础,“传承”是途径,“弘扬”才是根本目的。而“弘扬”的实质则是其时代价值的发掘与转化。只有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进行活化和当代转化,其“根”与“魂”的民族文化地位才能更好得到彰显,同时也才能真正与时代发展实现有机有形可感可触的联结。
-
郭海荣:凝炼黄河精神 汇聚文化力量
2020-09-22黄河流域的古代文化精神光辉灿烂,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代表着中华主流文化并推动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发展。这些精神财富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闪烁着时代的光辉,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动力。万流归海,这些不断涌现并激励中华民族奋斗自强的文化精神来源于黄河精神,最终也都并归于此,而黄河精神也自然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原乡。
-
卢冰:保护黄河文化遗产 延续华夏历史文脉
2020-09-22黄河地跨九省区,保留的文化遗产极其丰富。黄河文化的凝聚力和辐射力,促使华夏文明不断走向融合,形成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内核。保护好黄河文化遗产、弘扬好黄河文化,对延续历史文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田丹:多措并施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2020-09-22黄河流域的大保护、大治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命题,是实施培根铸魂工程、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应通过多种手段并行的方法来推进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张占仓:加快郑州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步伐
2020-08-127月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研究谋划事关郑州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为加快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赋能助力,郑州发展迎来新一轮跨越前行的重要机遇。
-
强化学术期刊编辑的角色担当
2020-08-12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新媒体迅速崛起。如何借助新媒体实现多媒体融合发展,成为传统媒体亟须破解的难题。为此,学术期刊编辑需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发挥应有的作用。
-
【聚焦政策中国】沿黄生态环境保护亟须全面展开
2020-08-07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历史上黄河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囿于黄河生态环境脆弱、水沙时空分布不均匀等“先天不足”,再加上人为污染、破坏流域生境等“后天失养”,黄河至今仍带有标示其生态安全之虞的“黄”的色彩。从沿黄生态环境现状来看,随着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正面临严峻考验,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及各种矛盾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