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
-
王承哲:把牢“稳与进” 扛稳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
2024-12-25 -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原更加出彩
2021-01-25 -
全面加快绿色发展步伐
2021-01-04作为中共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12项主要任务之一,推动绿色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核之一。刚刚闭幕的河南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描绘了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全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让我们对全省绿色发展充满期待!
-
培育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1-01-04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是经济命脉所系,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河南只有抓住机遇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才能在新发展格局带来的重新洗牌中提升位势。
-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2021-01-04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突出中心带动整体联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为全省今后一个时期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
“气化乡村”:创造乡村美好生活的“能源革命”
2020-12-28王建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其中,农村燃气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推动乡村天然气应通则通全覆盖,从而全面实现“气化乡村”的目标,这将是一场创造乡村美好生活的“能源革命”,并由此彻底改变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城乡发展新格局。
-
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2020-12-25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本质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统一,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
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2020-12-23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农业工作强调“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河南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今年粮食总产量1365.16亿斤,连续第四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粮食安全的重任被稳稳扛起。如何持续保持这种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并在种子和耕地问题上取得新突破,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既是河南明年农业工作的重点任务,也是河南“十四五”时期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重要任务。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力突破。
-
以专利高质量引领经济发展高质量
2020-12-14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领力量,近年来我省专利发明与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以此为新的起点,还要乘势而上,从提升发明创新能力、加快转化应用、加大研发投入等方面入手,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激发出更大的社会创新力。
-
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0-12-11经过八年持续奋斗,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是要全力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
-
构建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
2020-12-09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要“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明确了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发展平台、发展重点和重大举措。
-
拓展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途径
2020-11-27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当前,要坚持把就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先目标,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拓宽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途径。
-
挖潜赋能 加快发展银发经济
2020-11-20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刻持久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形势和科学把握人口老龄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强调“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
优化营商环境是扩大双向开放的助推剂
2020-11-14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对生产活动和经济社会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各类风险可能仍将进一步显现。在此背景下,改善优化营商环境,是应对疫情直接冲击、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实现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
-
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创新动能的活力源
2020-11-14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历史节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以打造国际化、便利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催化剂,着力优化创新生态环境,进一步激发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创新之树聚木成林,让创新之花结丰硕之果,为实现“六稳”“六保”目标聚力赋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创新支撑。
-
优化营商环境是转变政府职能的试金石
2020-11-1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显著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费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率,激励技术进步,增加技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
优化营商环境是稳定实体经济的定盘星
2020-11-14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旨在稳住经济基本盘。其中,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持续巩固,经济发展呈稳定转好态势,但国际疫情形势仍较为严峻,伴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实体经济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
2020-11-0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清楚认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战略意义,明确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着力点。
-
准确把握“十四五”发展趋势
2020-11-05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四五”及其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宏伟蓝图。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需要科学研判、准确把握发展趋势。
-
提升农民农村的精神风貌
2020-11-05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关键的一点是,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升农民农村的精神风貌。
-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2020-11-05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是党的文献首次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必将对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